第一百八十四张:死而复生(1 / 2)
宫殿的龙床上,躺着一个人。
这人的形相奇伟,眼耳口鼻均生的有异于常人,若分开来看,每个部分都颇为丑恶,但摆到一张脸上时,却又出奇的好看和特别,充满了威严和魅力,虽在六十间,但却无丝毫衰老之意,
他除了面色苍白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
但若稍微仔细一点,便会发现他的胸口没有半点起伏。
夏云墨玄光尽照展开,立时对朱元璋的身躯立时了若指掌。
他轻叹一声道:“若只是寻常的死亡,我还能救一命,只可惜,一来他本就年迈,体内生机无多。二来他的刀伤太重了,刀上的劲气也太霸道了,伤及五内。而且体内还有一股剧毒,我亦是无力回天。”
实际上,夏云墨若是运转全部的太阳真气,或许还能让朱元璋重回人世,再活一段时间,但生机尽耗,最多也不过十天半月,就会再次归天。
相反,夏云墨却要消耗不少生命本源,这笔买卖实在划不来。
了无皱了皱眉头道:“还有剧毒?”
夏云墨点了点头道:“不错,是一种混毒,应该是源自于色目人。”
了无思忖了片刻,此时脑袋乱糟糟的,也没什么头绪。
而且就算找出下毒之人,亦不能使朱元璋起死回生。
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如何面对眼前这个困境。
秦梦瑶轻轻一叹,虽知起死回生近乎神话,可能性极小,但此前怀着希望,此时心中也不免有些失望。
朱元璋死了,这怕天下又要陷入纷乱了。
夏云墨望向两人,笑道:“其实,还有一个法子,可以让朱元璋“起死回生”。”
秦梦瑶急切道:“什么法子?”
夏云墨并未说话,只是他的面容、身形再飞速变化着,骨骼咔咔作响。
两人只觉得眼前一个模糊,在仔细一瞧,便不由得大吃一惊,对方竟除了衣服饰物之外,竟变得和朱元璋一模一样,连面目的细微纹路都似一般无二。
“你你易容术?不这莫非是道家的胎化易形之术?”
秦梦瑶和了无也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人,可瞧着眼前这一幕,脑子好似被大锤轰中,不可思议到了极点。
比起江湖中那简简单单的易容术外,这更像是道家“天罡三十六法”中的“胎化易形之术”。
而在夏云墨的身上,竟也生出了一股淡淡的威严和不世的豪情。
仿若一尊千古帝王,君临天下,俯瞰芸芸众生,就连秦梦瑶、了无两人也都生出一种束手束脚的感觉,想要磕头跪拜的冲动。
“这倒也算不上“胎化易形”,不过想来也差不了多少。”
夏云墨微微一笑道。
王怜花的易容术便能易骨换面,将一个人彻底化作另一个人。
而经过对易容术这么长时间的研究,再加上超迈凡俗的武功,夏云墨的易容术已经不假外物就能轻易完成的程度了。
从某种方面来说,他这的确算得上是“胎化易形”之法了。
不过,想要扮成朱元璋,却还远远不够。
“了无和尚,接下来我要对你施展精神秘法,获得关于朱元璋的记忆,你勿要抵抗。”
夏云墨又将目光投向了无。
仅仅是这幅皮囊,大概也只能骗过一些无知之辈。想要骗过那些活成了人精的大臣,亦或者后宫妃嫔,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而了无跟随朱元璋数十年,且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贴身护卫,除了朱元璋本人外,只怕再也没有人比了无更了解朱元璋了。
了无迟疑了片刻时间,便点头道:“请动手吧。”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安稳人心,至于其他的事,以后再做考量吧。
夏云墨伸出修长的食指,点向了无的眉心,同时展开“天魔迷梦大法”。
霎时间,无尽的记忆如潮水般向夏云墨脑海用来。
过了足足一刻钟的时间,夏云墨这才睁开眼睛,双眸中罕见的露出一丝迷茫神色。毕竟如此短暂的时间中,消化掉一个宗师级高手数十年波澜壮阔的记忆,确实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但也仅仅是弥漫了片刻时间,夏云墨双眸的迷茫之色尽去。他一行一动,均有龙虎之姿,气魄骇人,叫人心生敬畏之心。
“准备一件龙袍吧,朕要去看看那群臣子。”
在这一刻,了无恍惚间,竟真以为眼前这人便是朱元璋再世。
太像了,绝对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是。”
了无准备去了。
若是“鬼王”虚若无在此,且他尚能将面向观气之法催到极致,那么就会看到夏云墨身上已有一条金龙缠绕,仰天咆哮,不可一世,只是这金龙的影子还比较浅淡。
不久之后,面色苍白的“朱元璋”出现在了奉天殿上,虽然气色不太好,但却也没有性命之危,让一众大臣那颗心终于落地了。
“朱元璋”又吩咐了厂卫大统领楞严、御林军统领叶素冬等人全力捉拿水月大宗,就挥了挥手,以身体不适为借口,让众大臣退下。
翌日。
面色苍白的朱元璋上朝,召集群臣议事。
在朝上,朱元璋宣了一人上朝。这人一身白衣,相貌俊美的几乎没有瑕疵,具有神与魔两种截然不同的魅力,正是“明宗宗主”夏云墨。
一众大臣哗然,不知朱元璋宣告夏云墨上朝是为何。
要知道,在不久前,这位明宗宗主可还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屡屡派遣高手对付此人,不过都是铩羽而归。
今次怎么宣他入朝,难道夏云墨也归顺了圣上?
随后,只听朱元璋缓缓道:“朕昨日被刺客所伤,辛得夏宗主神功相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今元蒙余孽来袭,天命教暗中欲颠覆大明。因此朕决定加封夏宗主为国师,尊号“日月”,照彻一切妖孽鬼怪,护大明江山,你们可有异议?”
此言一出,立时在群臣中掀起惊涛骇浪。
陛下竟是要封一个反贼做国师?
有的大臣依旧保持静默,有的却是大加反对,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