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王八羔子(1 / 2)
晚上,李恪专门设宴宴请董伯仁请来是陈叔达和杨师道、李百还有苏世长等四人以及谢偃请来是不少学者们宴会上除了李恪之外,其余人都是三所学院的管理层人物,像王绩、李淳风和袁天罡等人,官府之中的人一个都没有李恪的宴会这样安排,他心里有一层意思,那就是没有来了官场方面的人的参与,宴会的气氛会好一些毕竟坐在这里是不少人都当过官,而且官职还不小,但他们现在已经致仕,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对当官之人肯定有反感,这在情理之中所以,李恪是想给众人一个舒服的环境,不请官府之中自己的心腹,这是对在座的众人的一种尊敬宴会上少了官府中人,少了士族子弟,有的只是善于诗词歌赋的文人,这样的场面有点以文会友的意思,所以,整个宴会显得文雅和清淡了不少,倒是像在开一个文人的大聚会李恪和董伯仁还有谢偃三个人成了今晚的主人,因为在座的不少人都是董伯仁和谢偃请来的,而李恪又是三所学院的主办人所以,他们三个人自然成了酒桌上的主人董伯仁因为年纪大了不善饮酒,所以,只有李恪和谢偃两人频频的向在座的诸人敬酒,以表示两人对大家来汉学授课,对汉学院的支持众人之中尤以杨师道和陈叔达为主,毕竟两人的地位不低,曾经也是有官在身,而且还不小这不是谁想越的就能越的,再者在学术方面,学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大家都比较看重他的地位所以,陈叔达和杨师道自然成了众人的代表,两人也向李恪和谢偃敬酒,他们两人代表在座的众人向李恪和董伯仁还有谢偃答谢,并表示对于汉学院的教学,他们一定会全力以赴陈叔达和杨师道等人都是学术大家,他们说出的话自然不容置疑所以,他们两人说出自己的立场,而且还是代表在座的众人的时候,李恪心里也高兴不已只是李恪自己也清楚,这样的全力以赴只能让他们在职责范围能做的很好,要真的达到全力以赴,将汉学院当成他们自己为之奋斗的地方,那估计是不可能所以,他的心里还是稍微有点失望但李恪自己也清楚做人不能太贪,现在有了这样的局面,已经很不错了整个宴会的气氛保持的很好因为大家都是文人,谈论诗词歌赋,谈论绘画书房这类具有修很强的学术性的话题,气氛很的热烈等到菜过五味,酒到酣处之时,就听见陈叔达开口向自己身边的李恪问道,“殿下,你对于汉学院将来你有什么想法吗?”
陈叔达的这个问题问出了在座的众人的心声,他们都将目光移向李恪,想听李恪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李恪将目光缓缓的注视了眼前在座的众人,看到大家期待的眼神,他的心里思考了一下便有了说辞,他清楚大家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因为,自古很多王侯子弟都开设书院,但是他们是出于一时的政zhi需要,只要达到自己的面对,他们就会舍弃书院,根本就没有想过持续下去的意思所以,陈叔达这么问自己,虽然有点鲁莽,但李恪不会怪罪他,这只能说陈叔达对汉学院很上心“皇家汉学院的开办是本王向父皇禀明之后在得到来父皇的答应才开设的学院目的不光是要给培养出大唐所出所需的政务方面的人才,还要培养那些致力于对于诗歌、书房、绘画和历史学等方面深入研究的人才”李恪说道这里,向众人看了一眼,见众人都在自习倾听,他就继续说道,“开办皇家汉学院,本王没有其他的想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展文化,将大唐现在的文化推向一个的高峰,实现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本王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们,在皇家汉学院里面,没有所谓谁学术正统之说,没有任何一门学术要受到排挤或者打压;我们的宗旨就是,只要它是一门问,只要它能够有利于大唐,只要它有利于大唐的百姓,只要它能够造福于我们的子孙,能给我们的子孙带来财富和力量,那这样学问就能在汉学院里立足和发展”李恪的这一番话很有感染力,百hu齐放百家争鸣,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才能达到呢?
即便是当年的汉武帝,即便是像汉武帝那样伟大帝王,他为了自己的统治能够延续,为了自己的地位能够稳固,还不是施行了独尊儒学的主张吗?
虽说现在大唐立国时间不长,还没有任何一门学术被立为正统,受到了大唐李氏的确立的正统地位但是长久以来,儒学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所以,现在李恪倡导尽要实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要达到百花齐放局面,这对现在的汉学院来说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也是一个伟大的挑战众人心里何尝不清楚,要达到李恪心中所想,这会是一副什么样的盛景但是,他们自然也清楚,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所以,大家的目光开始变得很严肃,他们也开始思考这背后的利益和潜在的危险,而现在的他们已经没有了刚才的轻视和傲慢之态“殿下,你此话可否当真?”
陈叔达语气颤抖的问道,他很清楚汉学院要正能到达李恪所说的高度,那经意味着什么对于他而言,官场上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毕竟已经付出了很多,官职也达到了宰相的高度而这次他能够出山任教汉学院,一方面是为了董伯仁的面子,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李恪隋炀帝外孙的这重身份,所以他的内心却是对汉学院不怎么热衷可是,听到李恪的这一番话,这一宏伟目标,陈叔达突然间觉得汉学院真要像李恪所说的这样创办的话,那么他未必不能在这里做出一番成就除了陈叔达,其他人也有同样的心思,大家能够被请出山来这里汉学院任何,多半的为了董伯仁、谢偃两个人的面子,还有部分人是为了李恪隋炀帝外孙的这重身份,所以,他们出生任教汉学院内心都很勉强他们认为眼前的汉学院只不过是李恪图取政zhi资本的一件产物,只要他的政Zhi资本够了,汉学院就未必就会持续下去,未必就会有什么大的发展可是,当他们听到李恪刚才的那一番话,听到李恪刚才的宏伟目标时,他们的心里一震,作为读书人,他们很清楚能够将汉学院创建到那样的高度,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创举?
这会在史书上留下多大的篇幅呢?
所以,大家的心思也像陈叔达一样,只要李恪说的是实话,那么他们也未必就不能脚踏实地的干出一番成就“本王说过的话什么时候没有兑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