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正道(1 / 2)
“种菜,这个事情就由农技站的同志负责技术指导,一共不过四五个生产队,农民都是种菜的行家里手,只要把道理讲清楚,他们比我们还要聪明十倍呢!”
“养殖场就用知青们,一定告诉知青们:养殖场就是给以后的工厂做准备打基础的,只有能吃苦、肯吃苦,只有过了养殖场这一关,在养殖场干得好的人,将来才有资格进我们的工厂!”
“至于养鱼嘛,南湖省有个向阳县,他们县就是利用稻田进行养鱼的,一季稻每亩稻田养鱼收获几十斤呢!”
“我个人的看法,种菜,养鱼,养猪这些项目,主要由咱们社员同志们承担,养鸡、种芽苗菜这些项目暂时由下乡知青承担,等到咱们与炼铁厂深入合作之后,知青同学们就逐步的进入咱们自己的工厂工作了。”
这时候,公社的一个副主任说道:“常处长,咱们这么轰轰烈烈的干,上级能同意吗?符合国家政策吗?”
听到这话,大家都看着常不为,有点担心的神情。
常不为说道:“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本来想以后再说这个问题的,现在看来,大家都有这样的顾虑,那咱们就现在说说。”
“大家都知道,今年高层做出了许许多多的大变革的决定,在这里,我就只说其中的两项:一,批判了思想僵化。二,设立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批判思想僵化,就是要解放思想,建立经济特区,就是要大力的发展经济。”
“建立经济特区,就是要用特别的手段搞好经济建设,那么搞经济建设都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还用我多说吗?”
“太祖他老人家有一句诗大家都耳熟能详:“人间正道是沧桑”。
既然“沧桑”是人间正道,那么什么是“沧桑”呢?”
“沧桑,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沧海桑田,实质上说的就是变化。人间正道就是说变化才是绝对的,不变才是相对的,你能够跟上这个变化,你就走上了正道,你跟不上这个变化,你走的就不是正道。”
“所以,不但我们的下乡知青,就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包括我在内,要跟上这个变化,也就是要走人间的正道。”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我们应该要走什么道路,我们肯定要走的是“正道”!那接下来就是怎么走这个正道,也就是我们怎么样去适应这个变化,怎么样去适应当前的社会大变革。”
“适应,就是要改变,改变自己,适应变化,就得要学习,不断的学习,向一切学习,孔夫子早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就是说谁的身上都有长处,什么事情都得去学习,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永远是在变化着的。”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你们难道都忘了吗?我们这么多人坐在这里是在干什么呢?我们坐在这里不就是正在讨论怎么安置广大的下乡知青的工作吗?”
“可以说我们现在正是站在一切工作的制高点上了!对不对?假如有人胆敢质疑我们的工作的话,你们让他来找我,我就敢发动咱们全公社的所有的下乡知青跟着我走,就上他家去,你想法子安排吧!我吓不死他!”
“明天,明天早上就请咱们公社革委会的王副主任,还有农技站的站长和我一道前去炼铁厂考察洽谈,看看我所说的事情是不是炼铁厂所急需的。
如果确实是他们急需的,咱们就和炼铁厂共同制定一个发展计划,制定好短期合作目标和长期合作目标,然后分工合作,直到完成这些目标,你们看行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