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豪气干云(1 / 2)
赵培儒伸出橄榄枝道:“杜教授,我能帮你。”
“我能帮你让整个胆囊业界,乃至全医学界,认可你保胆的主张。”
杜青宁听到这番话,心里不由一震。
“真的假的?”
在此之前,还从未有人敢说过这话。
保胆,在业内已经成了“非主流”。
赵培儒道:“你知道现在最火的平台是什么吗?”
“就是我们四院的教学和培训中心。”
杜青宁微微点头。
最近,四院这教学和培训中心确实很火。接连请到好几尊分量很重的名医、名师,新闻接连报道,把热度给炒了起来。最近更是有东南五省组委会官方的背书,五省的几十万医生都能看到。
这个平台的关注度,确实很高。
赵培儒抛出了他真正的重磅炸弹:“我们四院的教学和培训中心,不仅有现场授课,还有网络直播课,如果提前做好预热宣传工作,到时有个几万名胆道医生同时在线听课,不成问题。”
“我打算,用一次网络直播课,用一台手术。”
“向全省,乃至五省,乃至全国的医生们,证明保胆的思路是对的,保胆是可行的!”
杜青宁心里一颤!这番话,说的他心潮澎湃!
用年轻人的话来说说的他DNA都动了!
一直压抑着的激情,被唤醒了。
他曾经多盼望着,某一天,他也能有赵培儒这种豪气,向世人宣告保胆是可行的,是重要的,是未来胆囊领域的正确方向。
他目光死死的盯着赵培儒。
“赵主任,您真有适合保胆的方案,能保留胆囊正常生理功能的同时,还能解决三大难题?”
赵培儒一笑,掏出来一份方案资料。
杜青宁教授接过来,翻开第一页。
看了片刻,他的呼吸都不由得沉重起来!
“用胆囊颈成形技术来保胆?“
这个思路很新奇!
赵培儒带着杜青宁教授,回到了四院。
“赵主任,你那套方案,真的能行吗?”
路上,杜青宁还在不停的和赵培儒交谈。
那份方案,他虽然看的同样心潮澎湃,但说实话,心里有些没底。
“保胆式的方案”,已经有近十年,没有什么发展了。
因此,杜青宁教授也同样判断不出这套方案是否可行,技术是否成熟,是否适合应用到临床一线,里面还有哪些隐藏着的,没看出来的大问题。
赵培儒自信一笑,道:“你跟我来四院,看我做一台手术,就都明白了。”
他打算直接用一台手术,给杜青宁展示一下。
用最直接的方法搞定这人。
杜青宁还有些迟疑:“你真有把握直接上手术台?”
赵培儒淡定而自信的一笑:“当然。”
杜青宁没有阻拦了。
反正如果赵培儒的方案失败了,大不了继续切胆囊就是了。
不会变成更坏的结果了。
两人来到肝外科。
马林看到杜青宁教授时,都有些傻眼,这就把人给请过来了?
赵主任这才出去不到一个小时吧?算上路上的时间岂不是过去就把人给直接带回来了?
“马主任。”
赵培儒道:“科里今天有没有胆囊结石手术?”
马林点点头:“下午有两台,柴主任和常主任各一台。”
“其中柴主任的那一台,病人是咱医院职工的家属。”
赵培儒点头道:“那正好。”
“你把职工家属那台的资料拿给我,我来主刀。”
职工家属正好,方便配合他“暂不公开手术结果”。
片刻后。
赵培儒拿着资料,带着杜青宁,马林,以及病人原本的主治医生柴宝荣,一起来到病房。
“赵赵主任?柴主任?马主任?你们”
正照顾母亲的陆静,都被吓了一跳!
她是本医院心内科的一名小护士,母亲得了胆囊结石,来普外科准备接受手术。
没想到,院里的“明星级”名医赵培儒,突然来了。
让陆静都有些手足无措。
“小陆。”
赵培儒:“这台手术,现在换我接手了。”
陆静稍稍一怔后,顿时大喜!
赵培儒主任接手?这位可是比柴宝荣主任的水平高得多啊!甚至比很多省顶尖的名医都要强!老妈的福气呀。
她兴奋道:“妈,这位是我们四院的大外科赵主任,有他给你做手术,咱走大运了!”
陆静的母亲,看赵培儒这张脸,也有些眼熟。因为女儿是四院的护士,她也经常关注这方面的新闻,只感觉这个赵主任,好像在电视上看过。
“我想起来了!在新闻上看过你。”陆静母亲一下反应过来,“难怪你看起来这么眼熟。”
赵培儒笑了笑,问了一下病人几个问题,丰富了一下病案史。
“小陆,这台手术,我打算更换一下术式。”
“由原来单纯的胆囊切除术,改为在保胆的前提下取石。”
“新术式切口小,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而且可以保留胆囊正常生理功能,减少医源性损伤。”
“但唯有一点,这种术式比较新,这台手术是首例。而且,等手术做完后,你们暂不能公开这台手术的任何细节。”
陆静此刻也反应过来,她一个小护士,哪有这么大脸面,能惊动赵培儒主任亲自过来主刀啊!
原来是赵主任要尝试一种新的术式。
陆静有点小心翼翼的道:“赵主任,这种术式安全吗?”
这是她唯一担心的问题了。
术式的各种优势再好,但作为病人的女儿,安全才是她最关心的。
赵培儒笑道:“放心,新术式只是在原本术式上,改进的对胆囊更友好。安全性上不做任何改动。即便手术失败,也顶多是继续按原本手术方案做。”
陆静一下就听懂了:”明白了!”
到了手术时间。
赵培儒带着小孟、小牧进了手术室。
“小牧,这台手术的资料要记录好。”
牧思思连连点头,她也意识到了,这台手术的意义恐怕会非常重。
观摩室中,只有三个人。马林、柴宝荣,以及有些紧张的杜青宁教授。
这台手术的成功与否,对他而言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