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134章(1 / 2)
购买率不足80%, 请排队候车,正文君正在开来的路上少女一个激灵,醒了过来,在看清对方的脸后, 眼中绽放出惊讶诧异的光芒。
“三姑娘可是昨晚没睡好?”
过了一会儿, 少女才眸色有些复杂道:“是有一些, 天太热,房里没有放冰,所以……”
女先生沉吟了下, 道:“所谓营家之女……”
少女眸色更是复杂,须臾方答道:“营家之女,惟俭惟勤, 勤则家起,懒则家倾, 俭则家富,奢则家贫, 凡为女子, 不可因循。”
这几句话出自《女论语.营家篇》, 讲的便是身为女子要该勤俭持家, 不可懒惰、贪图享受。
所以这女先生的意思再明白不过, 在提醒少女要俭省节约, 不该因为房中没有放冰便心生抱怨, 而是要无风自凉, 自处安然。
“秦师傅, 我懂了。”
少女心知这句话必须说, 不然秦师傅可没这么容易放过她。
果然, 看她恭敬谦虚地接受教诲, 这位生着一双细长脸、颧骨高耸、面相严厉的秦师傅,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回到座位上。
“既然今日三姑娘身有不适,那就早些放学,姑娘背诵一段《女诫》卑弱篇,就可下学了。”
少女垂眸苦笑,开始背诵这段刻在她记忆里,哪怕历经多少岁月,依旧没忘记的篇章。
“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
……
清风习习,碧空如洗。
繁茂大树下的书斋中,传出少女细小微弱的背书声。
这种背书的声调,若是换做正经书馆和学堂,早就被先生训斥了,斥其背书声不够琅琅,缺少自信和坦荡。可坐在首位的女先生,却是面露淡淡的满意之色,显然十分满意少女的表现。
背书声差不多持续了一刻钟,可书声停了,女先生却并未让少女走,而是又训练了一番少女的走姿,且还是要边走背诵。
“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此乃《女论语》的立身篇,讲得便是女子举止操守,这些东西郿无双背过千遍万遍,曾经甚至刻在了骨子里,再不敢忘记,所以明明时间已经隔了很久了,她还是能很熟稔地背出。
果然女先生更是满意,待少女这将一篇章背完,就让她停了下来。她来到少女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目光停留在对方的胸口处。
郿无双顺着她目光看去,心里咯噔一声,果然秦师傅皱起眉,又看了她胸口一眼,眼中闪过一抹厌恶之色。
“姑娘可是忘了缠胸?”
无双脑中闪过一个片段,她半垂下目,装作怯弱道:“天热,丫鬟昨日忘了洗那缠胸之物,我见上有汗味,今日便没有用……”
“这种常用之物,三姑娘还是多准备些,以免要用时无物可用。女子要想端庄得体,便不可蠢笨,臃肿便是蠢笨,行走之间乳摇臀摆,乃是大忌,是为低贱下作女子所为,姑娘即为侯府千金,切记不可犯忌……”
秦师傅洒洒扬扬说了一通,又摇头看了看无双:“罢,今天就到这里吧,姑娘可以回去了。”
无双这才向对方行了一礼,离开了书斋。
.
出了书斋大门,丫鬟蒹葭迎了上来。
看着这张记忆中的面孔,无双心中更是震惊复杂,她却一言不发,和蒹葭一同回到记忆中的住处。
天气炎热,尤其方才无双又是练站又是练走,早已经出了一身汗,回去的第一件事便是擦身更衣。
小丫头打了水来,蒹葭拿着帕子去水盆里浸湿,郿无双站在妆台前,有些发愣地看着自己。
镜中的少女约莫有十五六岁,打扮却极为老成古板。
她穿着一件油绿色对襟夏褂,靛青色的褶裙,按理说这般年岁的女孩,多是喜欢鲜嫩的颜色,偏偏她倒好,一身暗色的衣裙,既不掐腰也不收身,像大布袋一样裹在她的身上。
她头上似乎还用了头油,一头乌发梳得很紧,在脑后挽了个髻,额上盖着厚厚的刘海。那刘海又厚又长,不光盖住了少女的额头和眉毛,也让她的面目在刘海下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配着她沉闷古板的打扮,若不是她皮肤白皙,身形纤细,还真要让人以为是个年纪轻轻就守寡的寡妇。
……
“姑娘这是方才被秦师傅责罚了?”
此时那道红痕已呈现浮肿之态,配着郿无双白皙细嫩的皮肤,显得尤为可怖。
蒹葭眉心紧皱,面色有几分担忧,但到底什么也没说,只是转身去柜子里拿了个小瓷瓶出来,替无双上药。
只看她找瓷瓶和上药的熟稔度,就知晓这活儿她应该是常干,显然无双被秦师傅责罚也不是一次两次。
“这药膏是老夫人专门让人特制的,擦上后明天就能消肿,”蒹葭叹了口气道,“秦师傅是严厉了些,但她也是为了姑娘好,姑娘还不要心中生怨才是。”
后面这句话着实有些多余,也是蒹葭见三姑娘今日罕见的沉默,还在镜子前站了这么久,才会多说了一句。
说完后,她便偷眼去瞧姑娘,谁知无双却在走神,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郿无双觉得自己应该是死了,不然不会吐那么多血,玲珑也不会惊骇成那样。
玲珑是纪昜给她的宫女,她能看出对方不是普通的宫女,她也从来没见过向来镇定冷静的玲珑露出过那种表情,所以她应该是死了。
可是怎么死的,死了以后为何又回到这里来,却让无双怎么都想不明白。
而且现在是什么时候?
她仅能通过秦师傅和蒹葭的存在,推断出这是她未出阁还在长阳侯府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