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书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频言情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 第182章 第 182 章

第182章 第 182 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细数古来兵家谋略, 火攻、水攻虽是叫得响,但若论用得最多的、最奏效的,还属“兵粮寸断”之策。

断人粮草, 既可削敌兵力, 又可扰乱军心。

惠安县此事, 明面上是盐场支不出海盐、哄抬盐引“价格”, 只涉及商贾而已。而实地里,这种削短利润的赶客行为, 会大大减少盐商往来闽南。

没有盐商运粮前来换引,嘉禾卫很快就会陷入粮草短缺。

嘉禾屿上海岩遍布、田亩卤化, 卫所自产的粮食远不能满足军营所需,海湾对岸的同安城, 所产粮食同样有限。加之燕承诏从京都率领数千精锐南下, 驻扎在嘉禾屿上,近来又奉旨新招募了上万兵员, 整个嘉禾卫粮草十分吃紧。

这个时候是万万断不了粮运的。

现下是三月下旬,嘉禾卫余粮勉强可以支撑一个月, 若是没有提前应对, 等到发现粮草将断时,正巧是五月初夏。

五月东瀛海风来, 是倭寇进犯的“大汛期”。

这些不是凑巧, 而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着。

一来, 可以靠盐引压一压嘉禾卫的威风, 趁机生乱,使得开海不成。二来,未支出的余盐,可用于贩私兜售, 从中获取巨利。

可谓一箭双雕。

裴少淮给燕承诏讲明白了其中利害,燕承诏眉头微蹙,想了想,道:“我派船南下潮州府义安郡运粮,一个月够两个来回了。”提前储备粮食,倒也是个计策。

“裴某以为,此时还不急着打草惊蛇。”对家才刚刚探出个蛇信子,连头都没露,不妨等他把所有的手段都抛出来再说,裴少淮言道,“燕指挥放心,只消有双安州在,就短不了嘉禾卫上下将士一口粮食。”话里有七八成把握在,语气不虚。

再者说,派战船出去运粮也易节外生枝,被人声东击西,不是上上之策。

“此事早就在裴知州的算计之内?”燕承诏问道。

裴少淮摇摇头,自嘲笑道:“裴某惭愧,还没这等神机妙算的本事,猜不到对家这么细的手段。”

“不过裴某知道,老百姓最少不得一口粮食,最易造乱生乱的,也是一口粮食。”裴少淮接着言道,“而商贾之道,又离不了‘奇货可居’四个字。”

抓住根本,万变不离其宗。

帐营中,两人细细接头了后续的计策,心中便都有了底。燕承诏以武,裴少淮以谋,各行其是。

……

落霞艳,青石翠,车马穿市,街巷相连,城中千家似棋局。

裴少淮坐在马车里,神情格外严肃,透过车帘看到双安州这派安然宁静,陷入了沉思。

对家已经对嘉禾卫下手,又岂会放过双安州、乃至整个闽南?不生倭乱便生贼乱,不生贼乱便生民乱,只要够心狠手辣,不管不顾百姓死活,百姓就是他们手里最大的筹码。

随后几日,裴少淮让申管家、张管事外出采办时,多盯着些粮市,有什么风吹草动、不对劲的事,立马回禀。

又唤来三族族长,叫他们收紧族仓里的粮食,牢牢攥在手里不外售。

时值月末,又要给府上仆从发月钱了。这日夜里,杨时月跟裴少淮说了一件怪事,她说道:“府上铜钱不够,妾身今日让申二家拿银币去同安钱肆换些铜钱回来,钱肆掌柜与申二家相熟,便劝她拿银币去泉州府泰德钱肆换成泰德票号,每五两银多得两钱的纸票,再到集市里采办,换成铜板子。这一来一回,虽多走了几十里路,却能多换二两银额的纸票。”

申二家守规矩,不敢擅自作主,回来便将此事一五一十报给了杨时月。

裴少淮平日里曾给杨时月讲过一些钱法、税法,令其略通一二。

杨时月又道:“钱肆本是氏族乡绅们谋利所建,岂会无缘无故给百姓让利,妾身觉得这里头有诈。”

裴少淮听后,神情一凝,当即了然——对家又开始放手段了。

所谓的钱肆,是民间有财有势的大绅大姓设立的“钱铺子”,可以折算兑换各类金银货币,还可对外放利钱,靠的是财大气粗和所谓“信用”。

在泉漳一带,有个两个奇特的现象。其一,大庆印发宝钞不值钱、难以流通,几乎没什么人用,可几大钱肆印发的票号,却流通得很,票面金额从不曾短缺过——因为大绅大姓讲信用。

其二,因为此地长久以来贩私严重,商船来来往往,市面上流通的货币纷乱繁杂。钱肆正是应此而生。

即便朝廷已经统一发行了银币,短短数年间,一时也难以改变现状。只能说用银币的百姓越来越多,但票号、旧币依旧流通着。

几大钱肆掌握在泉州府氏族手里,眼下成了对付裴少淮的工具——他们不惜“弃信”,剥夺百姓钱财,从而为民乱创造时机。

裴少淮想明白以后,先是肯定了妻子的猜测,说道:“时月,你的直觉是对的。”

他先让妻子坐下,俯身靠在她身畔,一边执笔在白纸上书画,一边解释道:“泰德钱肆悄然改了银两和票号之间的兑率,有乡绅氏族作保,短时之内,票号在市面上尚且还是值钱的,普通百姓便会觉得兑换票号有利可图。”

杨时月顺着往下想,道:“如此,真金白银便到了泰德钱肆手里。”

裴少淮点点头,道:“但他们的手段恐怕不止如此。”

他引导问道:“你猜他们会拿这些银两买什么?”

杨时月后背一凉,抬头,惊愕望向丈夫,猜道:“粮食?”

“正是。”裴少淮继续解释道,“如果我没猜错,这些大族会以高于市面的价格,用这些银两从农户手里收购粮食,再次让农户、小粮商觉得有利可图,欢欢喜喜把手里的余粮转售给他们。”真金白银高价买粮食,图的也是“信任”。

杨时月道:“若是钱肆继续提高兑率,又可把投出去的银两再收回来。”倒吸一口凉气。

听着似乎是乡绅氏族一直在让利,实则是他们把粮食、白银揽在自己手里,老百姓手里最后只剩空头票号。

让曾经的“信任”成了一场掠夺。

裴少淮无奈说道:“若是有清官督守,这份‘信任’兴许还可以苟延残喘,百姓夹缝求生,可如今泉漳府衙与当地大户勾结,那么这份‘信任’便一文不值、祸害百姓。”

平日里的冠冕堂皇,只为了今朝一锅端。

光是听着,便觉得险恶了,杨时月惴惴问道:“官人,能否想法子阻止?”等到事成定局的时候就难办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