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书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现代都市 >皇帝群聊开局一首万疆送给秦始皇 > 第575章 投靠吴广

第575章 投靠吴广(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听了叶晨的话,各个时期的皇帝也不禁陷入深思。

事实确实如此,他们是皇帝,其他地方的国家遭遇侵略的时候,他们是想帮,但又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口号去帮。

就比如明朝时期,丰臣秀吉攻打高丽,明朝的皇帝其实是有能力去帮助高丽的。

但高丽毕竟只是大明的附属国,在高丽王没有求救的情况下,他们贸然出兵,有可能背上侵略者的骂名。

高句丽也是硬骨头,国家已经灭亡了百分之九十,高丽王都被赶到鸭绿江了,才被迫向明朝求助。

即使如此,当时的天启帝朱由校还是犹豫再三,必须想个更好的名号才行。

因为古时候打仗讲究的是顺天举义,不能盲目的去打。

于是,天启帝就想到了一个好的名号,他就说,丰臣秀吉已经打到了鸭绿江,马上就要踏入我大明国土了。

再加上有高丽王的求助,这个时候出师,才叫做正义之师。

即使如此,王师回朝的时候,民间还是有百姓骂他们,说皇帝多管闲事。

因为当时明朝也是有威胁的,北边的努尔哈赤气候已成,长期盘踞在辽东一带蠢蠢欲动。

国内更是民不聊生,百姓们的日子已经过得够清苦了,朱由校却还要在民间征收重税。

收税的原因就是要去支援高句丽。

其实收点税,百姓还是承担的起的,可怕的就是天启年间,大明的班子就已经烂透了。

皇帝喊个口号,说要打高句丽,口号还没喊完,下面的官员就已经行动起来了。

打着皇帝的名号,肆意的征收重税。

比如,皇帝说每个百姓交一辆银子就够了,但到了官员这就不一样了。

到了兵部这里,兵部就会给各省的最高长官说,陛下要亲征高句丽,你们按照人头,每人收三两银子。

各省最高的长官又对各州县说,陛下要支援高丽,反.攻丰臣秀吉,各州县按人头,每人收十两银子。

各州县又放出话来,每人收人头税五十两银子。

当然,各个地方的官员是不同的,有些官员贪得无厌,不仅要收税,还要拉壮丁。

你不想当壮丁是吧?好,那就交钱,一个人一百两银子。

那些家里是独子的家庭,为了保住火种,就只能交钱了事,没钱的,只能把自己的儿子往火坑里推。

因为百姓心里其实明白,陛下根本就没有说要抓壮丁,完全是地方官员搞出来的。

这些人抓了以后,不可能真的送到前线去,这样就和陛下当面对质了。

所以这些壮丁的下场,大多是拉到个没人的地方处理掉,也就是杀掉。

有人说,不可能这么残忍吧?现实比这更加残忍,官员怕自己的事情败露,有时候,杀的不仅是壮丁。

如果你家里的人为他伸冤,想进京靠御状,他甚至会把你全家都,咔嚓。

秦朝末年,项羽,刘邦,带着一百多号人开往了陈胜吴广的地盘。

陈胜的地盘,在当时的蕲县大泽乡,虽然被秦将章邯镇压而失利,但这里的农民已经杀红了眼。

当地的官兵一般都不敢出去巡逻,因为每一次巡逻,都有可能是生离死别。

而且家家户户严禁自己的儿子加入官兵,加入官兵者,为百姓所唾弃。

所以大泽乡这一带,依旧是起义军的地盘。

至于章邯,他剿灭了陈胜吴广后,又带着大军去镇压其他地方的起义军了,并未在此留下大量的驻军。

“你们是何人?”

刚入大泽乡,项羽等人就被拦住了。

这些人头上缠着红巾,手里拿着简陋的武器,双目中全是杀机。

“在下项梁,这是我的侄子项羽,也就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

项梁赶紧做了自我介绍。

“什么?他是项燕之后?”

这几个起义军狐疑的打量着项羽。

因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打着的旗号,就是楚国名将项燕的旗号。

他们也不是傻子,陈胜吴广不过是一屯长而已,威望不足以服众。

所以自古以来,起义军闹事,都会搬出一个有名望的人来当掌舵人。

项燕已经死了很多年,但依旧被他们搬了出来。

“那跟我们去见吴校尉,他自有定夺。”

几名起义军说道。

“好,那咱们去吧。”

项梁点点头。

一行人向着大泽乡深处而去,途中路过了一个很小的驿站。

但驿站大门紧闭,门前放着拒马桩和铁蒺藜。

这明显是在防范起义军闹事,官兵们连出门都不敢。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一座村庄,这村庄和其他村庄不一样,四周种满了各种薏米,小麦,显得非常繁荣昌盛。

一些起义军正在田地里劳作,见到这几名起义军到来,他们还热情的打着招呼。

“大哥,看来这伙起义军不错,其他村庄都没有人种地了,但他们还在种地,看来朝廷的势力也无法渗透到这里。”

易小川小声说道。

“嗯!其他地方的农民,种一年的粮食还不够交税的,他们当然宁可乞讨也不种地了。”

“这里不一样,起义军一视同仁,放下枪是农民,拿起枪就是兵,完全能自给自足。”

项羽点点头。

快到村庄门口的时候,一名头包白布的中年人走了出来,看起来颇为威武雄壮。

“马老三,你带的是什么人来?”

那中年人问道。

“吴校尉,这几位自称是项燕的族人,所以我就带过来见校尉了。”

那叫马老三的义军说道。

“哦?项燕的族人?”

中年人把项羽上下打量,因为这百十号人中,只有项梁长的牛高马大的,一眼就能看到。

“你们真是项燕大将军的族人?”

姓吴的中年人迎了过来。

“不错,我是项梁,这位是我的侄子,是项燕正弦的孙子。”

项梁介绍道。

接着,项梁又自报了族谱,说出了家里有哪些成员,又流落在何方。

而这个吴姓中年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吴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