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我有一位朋友……(1 / 2)
春天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
又到了豹姐容易发脾气的季节。
所以,它便理直气壮的回到了杨川的床上,撵都撵不走,这让刘满愤怒极了。
可是,她也没办法。
她也算是看清楚了,在杨川的心目中,豹姐似乎比她这个大汉公主还要重要那么一丢丢,这让刘满很伤心。
不过,偷偷哭了几鼻子后,她突然想通了。
不就是当妾吗?有什么啊?豹姐又不能给杨川家生一炕娃,哼,暂时的得宠又能如何?
于是,有一天早上吃饭时,刘满当着南宫公主等众人的面,突然大声宣布:“杨川小郎君,从今天起,本妾身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赶紧的,吃完饭了就上课!”
“啊,本妾身太喜欢写作业了……”
看着刘满一反常态,破天荒的第一次要主动学习,众人一阵愕然,不知道她的脑袋瓜里又在胡思乱想什么。
杨川却是知道的,不就是想尽快完成三个阶段的‘学业’,通过考试后,再推倒自己么?
小样儿,人长得美也就罢了,想得竟然更美!
不过,这刁蛮小公主还真是比较棘手,人也极聪慧,要不是平时胡思乱想,成天想着要推倒自己的‘老师’,学习成绩应该能赶上张安世的……
嗯,能赶上张安世的百分之二左右吧。
在后世,像刘满这种皇二代,根本都不用保送,像什么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随便上……
不行,为了拖到十八周岁,还得另辟蹊径。
要不、将自己的绝招传授给她,让她学着去颠勺?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要是刘彻知道自己的女儿成了厨子,整日系了围裙、满身油烟味儿的在颠勺,估计会活剥了他杨川的皮……
罢了,还是循序渐进,先让这几个家伙把十二年义务教育完成再说,后面实在不行,再开设一些人体解剖学、农家肥深加工什么的‘尖端科研项目’,让她知难而退也就是了。
总之一句话,在十八周岁以前,绝对不能湿身!
少年不知那个金贵,老来徒伤悲。
那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有了一顿没了摸棍、及时行乐及时爽、人过中年泪汪汪……的后果,必须要坚决杜绝。
如此作想着,杨川便开始笑眯眯的开始上课了……
……
春天来了,秦岭山脉一夜之间就变得巍峨、苍翠起来,远远望去,华山、终南山、太白山一线,数十座雪山银光闪闪,犹如数十把直插云霄的巨剑,蔚为壮观。
可惜,两千年后,有些雪山都消失了。
即便如华山、太白山这些名山,虽然其山顶也有终年积雪,不过,随着雪线逐年上升,终归不能算是真正的雪山了。
豹姐的脾气很大,自从回到杨川的床上后,便毫不留情的将七个小家伙抛弃了。
为此,杨川的房门,就被七个小雪豹抠了三四个晚上,听得他心痒痒,恨不得跑出去给打一顿。
当然,打是不可能打,毕竟都是豹姐的孩子,虽然与他杨川没什么血缘关系……
于是,他只好嘟囔着抱怨几句:‘豹姐,看看你都把孩子惯成什么样子了,大人在睡觉,它们竟然在外面使劲叫唤着抠门!’
‘要不、你出去将它们打晕算了……’
如此这般,折腾了几个日夜后,小雪豹们都消停了。
它们也终于意识到,该到它们自己养活自己了。
大娃、二娃、三娃、四娃、五娃、六娃和七娃,七个小家伙已经学会基本的捕猎手段,甚至,还学会了‘围追堵截’的一套兵法。
于是,曹襄家的鸡鸭鹅就倒了大霉,时不时就会被它们偷袭一波,弄走七八只肥美的鸡鸭。
让杨川哭笑不得的是,刚开始,这七个坏蛋不知好歹,竟然主动去猎杀曹襄家的呆头鹅。
结果,不出意外的,它们被一群呆头鹅‘嘎嘎嘎’的疯狂叫嚣着追赶,用翅膀扑打,并用其坚硬有力的嘴往死里啄,撵出去七八里路,方才逃回一条豹命……
从此,就落下一个‘恐鹅症’,只要听见呆头鹅的叫声,它们便会抱头鼠窜,躲在很远的地方,探头探脑的回头张望,直到‘危机解除’,方才悄咪咪的摸回家。
豹姐喜欢干净,自从回到杨川床上后,就保持着每天洗两次澡,这让杨川十分满意。
可是,大娃二娃……七娃它们,就一点都不讲究了。
一间宽敞明亮的‘豹房’,楞是让它们给糟践成了猪窝,又骚又臭,没办法,杨川只好将它们交给堂邑父去驯养。
杨川特意提醒,如果这七个家伙不听话,可以考虑采用熬鹰的法子,饿上七八天再说,有些毛病绝对不能给惯着……
……
欢乐的日子,往往过得很快。
转眼间,又到春耕时节了。
曹襄、霍去病、李敢几人,隔三差五的回来蹭一顿葱爆羊肉、酸烂肉,然后,便回到各自的‘责任田’里,像大牲口一样干活、训练;
经过去年一年的实战,他们几人负责的‘屯田’上,无论是农业、水利还是养殖技术,都有了很大变化,不再如刚开始那般乱成一锅粥。
杨川筹建起来的几支专业队伍,终于能够派上用场了。
基建队的专门负责搞建设,修桥补路,水利设施,修筑军寨、阁楼等‘工程’,基本都可以拿下了。
而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却还是农垦大队,如今已然成为杨川手里的一张‘王牌’——
这一千多号人的队伍,无论从种子的筛选,到农具的研发、推广和修理,乃至组织春耕、春播和秋收,如今可都是十分专业的。
用杨川自己的话说,专业的事,就该让专业的人去做。
三十万亩土地的耕种,如今采用的耕作方式,基本都是‘大兵团作战+各责任田精耕细作’的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了各类农业人才。
对于杨川的种田模式,霍去病、曹襄等人不明就里,反正就是看着过瘾、舒坦,就、挺激动人心呢。
你想想啊,广袤的田野上,一千多号人分成十多个耕田队,所有的人和牲口实行三班倒,一日一夜即可深耕三五千亩。
然后,浩浩荡荡的奔赴下一块‘屯田’……
而实际上,杨川在内心深处,却是存了一点‘私心’。
他有一个强烈的预感,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一旦等到太学院的事情消停下来,刘彻可能就会让他去戍边屯垦。
而且,卫青也曾流露过这般想法。
故而,他就想着尽快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垦荒模式,顺便培养一批专业的农耕人才……
……
当封地和屯田的春耕如火如荼时,靠近渭水大坝,杨川家的一座独门大院里,十七八座冶炼炉日夜红火,蓝汪汪的火苗里,插满了各种精铁零件;
野战营的三百多名将士,没日没夜的冶炼精钢,打制犁铧、耧脚、铁锹、锯子、斧头等。
另外,在阿木、阿麦等二十名半大小子的带领下,两三百工匠也没日没夜的忙碌,在十几架‘简易车床’的帮助下,制作出大量的农具零件;
然后,由一队人专门将其拼装起来,交给运输队的人,源源不断的送到各个‘责任田’里去。
水力风囊,水力锻锤,水力带动的锯子,水力钻孔机等‘自动化设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让杨川家的‘农机加工厂’一跃而成为仅次于大匠作的金窝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