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书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在古代打更的日子 > 第163章 第 163 章(捉虫)

第163章 第 163 章(捉虫)(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晨时的大江极美, 江波浩渺, 水面氤氲浓郁的水汽,朦朦胧胧,偶尔几只白鹭掠水飞过,长翅一振, 喙中衔一条细长的银鱼。

江面上驶过两艘宝船, 船行破水,在江面上留下细长的水浪。

顾昭站在甲板上, 任由晨风吹拂发丝。

“哈哈。”旁边,潘知州突然畅笑一声。

“陛下这一封密信——”

他拿着一张信笺上下一看, 抚着须, 先是一愣, 继而眼眸含笑, 道, “乍一看荒唐,仔细瞧瞧,却也不无道理。”

“陛下说什么了?”顾昭侧过头,好奇的看了一眼过去。

“喏, 顾小郎自个儿瞧。”

潘知州也不卖关子,直接便将手中的信笺递了过去。

顾昭接过, 上下扫了几眼,眼眸里同样浮起笑意。

光棍是光棍了一些, 不过, 陛下此言倒是有理。

天下甚大, 人龙之势护偌大的皇城, 镇芙京这一处的京畿重地, 已经不易, 身为一地父母官,享朝廷俸禄,位高职重,如今天下灵潮涌动,自然更要为天下百姓做主。

要知道,口衔怨气愤懑而亡,那是真的会成为邪物的。

到时,哪里才是夜里在床头边死气沉沉的盯着看,肯定还要带着一起走,黄泉路上再添个伴才够!

陛下说的,还是轻描淡写了一些。

顾昭将信笺折了折,递还给潘知州。

她笑了笑,视线重新落在无边无垠的江面。

江面上,另一艘宝船破水而过,只见高高的船帆扬起,兜住一帆的清风,船工沉默的摇着长桨,数丈高的宝船吃水很深,船沿两边插着旗帜,上头龙飞凤舞的写着祈北王府四个大字。

顾昭多看了一眼。

潘知州同样也瞧到了,他抚了抚长须,道,“我们这一路,倒是和祈北王有缘。”

顾昭点头。

可不是有缘么,来的时候,还有回程的路上,两方都碰到了。

另一艘宝船的甲板上。

孟东君侧了个头,正好和顾昭瞧来的目光一碰,顾昭冲他笑了笑,孟东君扶着甲板的手一紧,心口不受控制的惊惧一跳,心下暗骂,道。

真是冤家路窄!

想是这般想,他却不敢露出丝毫的不妥。

只见他勾了勾唇,微微颔首,回以礼貌一笑,乌发高束,上头簪一顶紫金掐丝嵌东珠的华冠,明目润肤,端的是风光霁月。

两厢视线一错,顾昭收回了目光。

孟东君也转过头,低声吩咐身边的元一,道。

“去,让船工行船快一些。”

话才落地,只见插着靖州旗帜的宝船船帆一鼓,倏忽的行进更快了。

船行破水,身后有巨大的水浪翻滚,很快,靖州城的宝船便在江水和天空相接的尽头之处,瞧过去只有小小的一点了。

元一轻声,“王爷,咱们是要去追靖州城的宝船吗?”

他有些为难。

这事难办,靖州城的宝船突然船帆鼓起,顺风得厉害,同在一条江上,没道理风只往那靖州城的宝船帆布上吹,独独落下他们这艘船。

想来,应该是那顾小郎用了仙家手段。

孟东君:……

他用力瞪了元一一眼。

这是个傻的吗?还追靖州城的宝船,他巴不得别瞧到那顾小郎,最好这辈子都别再碰到了!

孟东君看着远方的视线阴沉了一瞬,手心暗暗掐了掐。

虽然不忿又不甘,不过他必须承认,眼下的自己还是藏好尾巴为妙,在事情不甚明了,势力还未收拢之时。

那一日在甘露殿,陈其坤的一声陛下,旁人都以为他唤的是太和帝,只有自己和陈其坤知道,那一声陛下,陈其坤唤的是庆德帝,前朝东梁的庆德帝。

那是自己啊。

亲手毁了棋子,无奈之下断尾求生,孟东君不悔,黎明前的黑暗总是浓郁的,复国大业又怎能没有鲜血抛洒?

待他联系上旧部,定然一雪今日之耻!在那之前,他们要做的便是枕戈饮胆,按兵不动。

莫要出格,莫要打眼!

尤其是靖州城这一地。

暖阳和煦的照下,落在孟东君白皙如冠玉的面上。

只见浓密的羽睫在上头投下阴影,明明寐寐,让人瞧不真切心思。

……

回去的路上倒是顺当,化炁成风下,宝船驶入了樟铃溪的水域。

也不知道是家乡情怀,亦或是当真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进了樟铃溪水域,顾昭一行人觉得哪哪都舒坦。

“就是这鱼儿,也比别的地方滋味好!”

顾昭手中一根钓竿,一甩一挑,便是一条大鱼被钓上来。

只见鱼儿腾空,鲜活摆尾,撩起大片水花在半空中飞溅。

她的身边摆了个大木盆,上头装满了鱼,或大或小,鱼儿时不时摆尾挣扎,甲板上的木头都被打湿了大半。

“顾小郎这钓鱼的本事真是好,要是我们有这手艺,还做什么差役,摇个小船,空船出,满船归,天晴晒晒日头,天阴瞧瞧落雨,啧,这日子,倒是也不差。”

卓旭阳和钱炎柱两人喜得不行,夸了鱼儿又夸顾昭,手头空闲,嘴皮子却忙碌。

顾昭:“哈哈。”

鱼线动了动,顾昭连忙拎起鱼竿,这一趟钓上来的是小鱼,不过巴掌大。

她解了鱼钩上的鱼儿,扔回樟铃溪,动作熟练的又往上头重新挂了饵,侧头瞧了一眼卓旭阳和钱炎柱,笑道。

“闲暇时玩乐,自然是有趣,要是讨日子混饭吃,那就不容易了。”

钱炎柱点头:“这倒也是,家里还有妻儿老小呢。”

“哟!咱们小钱是个顾家的。”卓旭阳挤了挤眉眼,揶揄道,“是不是想家想媳妇了?”

“瞎说什么啊!”钱炎柱笑骂。

“瞎说大实话呗!”

卓旭阳躲开那一记手掌,嬉笑道。

“别以为我不知道,在芙京准备回去的前两日,你瞧见顾小郎给家里买东西,自个儿也偷偷的上了趟银楼,买了个榴花银镯,准备给弟妹带去,是不是?”

“哦?炎柱哥还给阿英嫂子买镯子了?”顾昭凑趣。

“嘿嘿。”钱炎柱挠了挠脑袋,笑得有些羞赧,“就一个细镯子,不值多少银子。”

“咱们难得去一趟京城,我就想给家里也带点啥,让家里高兴高兴。”

卓旭阳一脸被酸到了的表情。

“咱不理卓哥,炎柱哥有心了,阿英嫂子瞧了一定欢喜。”顾昭瞧了一眼,笑着道。

行船的日子单调又枯燥,在瞧过几处青山,又越过几处白头的芦苇荡,一行人说说笑笑,宝船到了靖州城的码头。

码头边。

客船来来往往,除了进出州城的客人,还有一些货船,力工热火朝天的干着活,路边支了几个小摊,大锅往炉子上一坐,大火点燃,上头食物飘香。

“老爷,老爷,这儿!”树影下,头戴薄毡帽的老汉好似瞧到了什么,倏忽的站直了身子,用力的挥着手。

顾昭看了过去:“大人,那老汉好像是冲咱们喊话的。”

潘知州一行人看了过去。

陈长史意外,“大人,是府衙里的潘伯。”

潘知州也意外,抬脚走了过去,诧异道。

“潘伯,你怎么知道今日船到的?”

潘伯给潘知州摆了上马凳,闻言乐呵呵道,“我也不知道啊。”

潘知州:“哦?”

潘伯:“公子估摸着大人们该回来了,差我日日等候在这,这不,咱就把大人等到了!”

“哈哈,我儿有心了。”潘知州老怀甚慰,瞧见顾昭没有上马车,招呼道,“顾小郎不和我们一道吗?”

“不了。”顾昭摇了摇头,笑道,“我自个儿回去就成。”

“成,小钱和你同在甜水巷,这段日子奔波在外辛苦了,我这儿有小卓相送就成,都早点归家吧。”

潘知州也不勉强,毕竟这车厢也不大,拉车的还是寻常骏马。

他紧着又道。

“这两天都好好的歇歇,给你们放假,顾小郎你也是,夜里巡夜的活计不急,空闲了出去走两遭就成。”

“好的,多谢大人。”顾昭笑眯眯的应下。

“多谢大人!”钱炎柱也是欢喜。

车轮磷磷,很快便不见了潘知州一行人了,顾昭收回目光。

钱炎柱左右瞅了瞅,码头边上也有几辆马车,车厢半旧不新,拉车的是矮小的灰马,还有几辆牛车,那是靖州城百姓以畜生载人,赚一份车资的活计。

“顾小郎,你在这等等,我去寻一辆车马过来。”

“炎柱哥等等,不用这么麻烦。”顾昭拦住人。

“恩?”钱炎柱侧头看了过去。

瞧见顾昭手一晃,手指上瞬间多了两张剪纸,瞧那模样,有些像驴,下一瞬,剪纸朝空扬起,此处起了一阵烟雾,不过片刻,烟雾散尽,青青草地上便有两头大青驴。

只见四蹄犇犇,神勇异常。

钱炎柱失声,“是驴!”

“是啊,炎柱哥莫忧,它们脚程很快的,又快又稳当。”

顾昭笑着解释,伸手牵过其中一头,只见它口鼻处氤氲着一团白,眼眶处也有两圈白框,驴眼机灵,瞧过去颇为威风。

“又要麻烦咱们家三骏啦。”顾昭拍了拍大驴脸,神情亲昵。

“咴律律!”大毛驴刨了刨蹄子,同样亲昵的蹭了蹭顾昭的手。

顾昭轻笑一声。

钱炎柱瞧了稀罕得厉害,视线落在自己旁边的毛驴身上,也跟着顾昭的样子,翻身上驴。

……

毛驴得哒得哒的往前,瞧过去脚步不快,两边的景致却在不断的后退。

此时辰正时分,店肆的店门敞开,幡布随着风摇摆,时不时有小贩吆喝的声音传来,街上行人挑箩赶驴,或笑或闹,处处鲜活。

在船上行船几日,大江日升日落虽美,却也单调,毛驴上,顾昭贪看靖州城热闹的人间烟火。

很快,毛驴便到了甜水巷。

“不错不错!”钱炎柱下了驴子,爱惜的摸了摸大青驴,面上有些舍不得,“当真是走得又快又稳!”

“还你。”他将毛驴的缰绳往顾昭手中递去。

顾昭失笑,“炎柱哥要是喜欢,就牵它回家吧。”

钱炎柱又惊又意外,“这,这成吗?”

“自然可以。”顾昭点头,“只是,这毛驴毕竟是依托着我的术法化形,待上头的元炁尽了,它便又是一张剪纸。”

顿了顿,她估量一番,又道。

“约莫十天半个月,这上头的元炁就差不多该散了,时间是短了一些。”

“哈哈,能有十天半月也不错,赶明儿去衙门上值,我就骑这毛驴去,你卓哥瞧了指定眼馋!”

钱炎柱哈哈笑了两声,像得了稀奇玩意儿,重新上了毛驴,喜气洋洋的朝甜水巷里头继续走。

顾昭好笑,抬脚往顾宅走去。

“阿奶,阿爷,我回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