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书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现代都市 >在原始部落当首领(基建) > 第70章 第 70 章

第70章 第 70 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还没过几日, 大雪就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桑榆让所有人都搬进装了火炕的竹屋。

竹屋也加宽加长了些,方便在屋内进行纺织和做其他手工活。

住进炕屋的第二天早上,有早起的人推开竹门去上厕所, 看到外面漫山遍野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忍不住惊呼出声。

屋里的人听到声音, 毛茸茸的脑袋从兽皮做的毯子下探出来, 也见到了外面漫山遍野的白。

外面凛冽的寒风大雪和屋里的暖意融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是自桑榆在这儿度过的第三个冬天, 一年比一年好, 一年比一年暖和。

今年所有人都有了两身像样的麻衣,兽皮做的外套基本上也能人均一套了, 换洗方面勉强是够的。

睡的炕上也有了御寒用的毯子, 有的用兽皮做, 有的是其他麻和料子缝起来制成,不过炕暖就足以抵被子的单薄。

冬天下雪, 闲的人多了起来, 圆就不再统一给大伙儿煮饭, 只需准备好食材, 每天早上让良发到各个小屋去。

每个小炕屋领了食材就自己煮。

食材是固定的, 一天两餐,三天吃一顿肉改善伙食,其他时间就吃素的。

虽然现在有铁了, 但目前暂时只能打一些小铁针、锥子和几把砍柴刀,这个冬天,铁质工具还是没有能够全面地使用到生产活动中去。

没有工具, 大家就忙活着一些能做的事情, 包括缝制麻衣草鞋, 编藤筐藤椅和藤桌子, 打造家具。

制衣坊的几个熟练工向族人传授纺织和做衣服的经验,大伙帮忙拿针线缝缝补补。

桑榆自己的竹屋去年的时候就装了炕,一过年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炕上躺着吃,吃了睡,还有小部分是去伙房和圆研究菜谱。

今年下半年种了十亩大豆和十亩黍,每亩产量都差不多有两百多斤左右,加起来各有接近两千斤。

除去来年的种子,还剩很多,都可以拿来制作食物。

但豆子想做豆腐豆花就得磨成浆才能做。

要想做饼子,黍米也得脱壳碾碎才能跟木薯粉混在一起蒸或煎。

单单靠圆用石臼舂,效率太低。

于是,桑榆决定做石磨。

雪还没下得厚,桑榆在部落附近找到几块合适石头,找了几个身强力壮的人给拉回来。

要想搬运这些巨大的石头,需要的是技巧而不是蛮力,桑榆让他们先准备几根大腿一般粗的圆木棍,并列排在地上,再将要运回来的大石头放倒在木棍上,两人在前边拉着,旁边两人扶着石头使其不偏离轨道,后面还有两个人推着。

石头底部的棍子充当了运送带,在前后的推拉力作用下,石头不断地被推向前。

随着石头不断向前头的圆棍子也不断地往后移。

旁边的人则将后面滚出来的棍子放到大石头的前面,继续延长运送带,就这样几千斤重的大石头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被运到部落里。

看着这么大的石头被运回来,大家惊讶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壮作为力量型代表,抹了抹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水,看了一眼他们刚刚推回来的大石头,这时候他终于不得不佩服,再好的力量不如脑子灵活来的有用啊。

首领简直是无所不能。

“首领,按照你的方法,咱们这座山,要是有够大的木棍,是不是就可以把山给移了?”

边上指挥着的桑榆愣了一下道:“理论上是可以的,只要这个山不散开,只要我们能把山放倒在足够大的棍子上。”

“理论上?”壮等人挠了挠头,“什么叫理论上?”

“呃……就是道理上,这个办法能行得通。”

有些词有些道理,桑榆没办法能够非常清晰地向这群人一一解释。

好在大家伙也早就习惯自家首领经常嘴里蹦出各种他们不知道的没听过的词和道理,这或许就是神仙世界里的东西吧,他们觉得自己理解不了,也没再多问,听话照做便是。

大石头被搬到草棚子里,准备开凿。

以前做石器,都是用石头凿石头,虽然可行,但这样的石材不好找,而且硬度也不够,经常是凿一会儿就坏,工具不好,工作效率也十分低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下雪之前桑榆就安排角先打造铁针、锥子,还有三把砍柴刀,这个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锥子的制作难度不高,主要是它体积小,费的铁水不多,一陶杯的铁水能一下子做上三四五根,粗粗捶打一下,磨尖尖头就能用了。

反正拿来凿石头已经够用了。

如今虽然下着雪,但有麻衣和兽皮穿在身上,在外头也还是能干活。

石头被运到会客的草棚子里,七八个人乒乒乓乓开凿。

石磨的主要构成是上下两块圆形的岩石,人们通过纯手工的雕凿凿出两块圆柱体,在接触面凿出一条条斜纹,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上下两个磨盘的凿痕必须相互咬合才行,下扇中间有个凸起的短轴作为支撑点,上扇中间还要凿出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形圆洞来,漏斗向上,将上扇套在下扇上,上扇的边上凿开一个小洞装上把手,方便人力或者畜力带动上扇磨盘转动。

两个磨盘相接的地方是磨膛,上扇的洞口要大过下扇的短轴,方便粮食从漏斗口进入磨膛,再通过两个磨盘的相互作用下磨成细粉,细粉再从磨盘上凿出的齿痕溢到下扇外边的凹槽里,最后只需将凹槽里的粉末扫到容器中即可。

人力推磨这种从来不是桑榆想要的。

把人力从各种重复性机械性的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去做更加有意义或者是性价比较高的事情,这才是桑榆想要的。

然而目前没有蒸汽,也没有电力,唯一能采纳得到的是畜力。

如今养殖场八头壮牛三头小牛犊,也能拉出来用了。

但桑榆最看好的是河边的水力。

比如水力推磨,水力舂米,水力拉风箱。

如今打铁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人拉风箱,一个打铁,要是能把水力给应用到这些重复性工作里面,将会省了很多的人力。

如此想着,桑榆已经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发展水动力。

但眼下大雪纷飞,所有的事情都得在屋里做,河边也暂时没有办法安排事情。

还有个问题是,关于水力车的运行原理,她只是一知半解,还是得先搞清楚其运作原理,画好大概的图纸,后面再由手工队制作和完善。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过程,目前还是不能操之过急,当下还是先考虑人力和畜力。

部落现在的种植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明年黍米和豆子将会大面积播种,到时候需要磨的粮食也越来越多,所以石磨得多做几个。

石磨的凿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四个石磨加起来就是八块巨大的磨盘,找来手工队九个人,每人负责一片大石盘,要做整整一个冬天。

原本要趁这个时候打造一些家具,但工具没有做出来,也暂时作罢。

大家轮流着,白天干活,晚上睡觉。

外头干活的冷了就进屋暖一暖,喝口热汤又继续干。

这日子比起以往躲在岩缝里被风雪夹击要好上太多。

大石磨需要费功夫,但小石磨很快就做好了。

桑榆和圆在伙房里鼓捣食物,羽跟着在一旁帮忙。

此刻她就在帮着磨豆子,看着黄澄澄的豆子从石磨入口滚进去再变成细细的粉末出来,小家伙觉得有些惊奇,但很快就淡定下来。

黍米和晒干的木薯片敲成小片也一起放进石磨里磨,最后同样得出细粉来。

但石磨小,磨粉的效率也不高,一个上午才磨了两盆子的粉。

圆把之前晒干的野菜给煮开煮烂剁碎,混到细粉里,加了水揉开,最后做成一个个巴掌大的菜叶面团。

这样的菜叶面团在部落里珍贵得很,人们已经发现这个面团比木薯还要好吃,只要有面团他们就不会选木薯。

以前圆用石臼打米,效率更慢,这些面团子也就桑榆能吃得上,别的人最多吃过两次,而且一次就一小个,馋得很。

两百多个米面团,圆全部蒸好,等晚饭送到各个屋子去。

按照香等人的记忆,羽是在刚下雪不久生的,应该还没过除夕,所以每年都是先过羽的生日,才过除夕夜。

后面桑榆决定就把她的生日定在除夕的前一天。

不过个人的生日没有必要铺张,桑榆也没有特意做什么。

但其他小伙伴们自从得知生辰的意义后,对这个事情格外上心。

如今碰上羽的生日,拉着要给她庆祝。

羽一向低调惯了,她不愿意过生日,觉得无趣。

红和白两个小姐妹拉着她的手一个劲儿地劝,红道:“为什么不过,前几天我过的时候你也给我送了礼物了,我们也要给你过。”

白连连附和,其实就是想找个由头一起玩。

“过嘛过嘛,我们都跟青说好了,到时候我们几个一起。”

“不过青觉得你不一定会过,所以想着到时候你要不过的话他那天就约首领出来玩。”

羽一听红这么说,耳朵瞬间竖起来,忙问道:“那他叫了吗?”

“哎你怎么这样,一说起青你就这副模样,是不是青来你就愿意过。”

羽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不叫首领,叫上青,我们自己玩。”

两个小姐妹嘻嘻地笑了,还以为猜中了她的心思。

“叫上大米可以吗?”

羽一想到要面对青,心里就忍不住烦躁,就无所谓再叫谁了。

这事情定下来后,那天晚上,几个小伙伴就约好了一起,在炕屋后面的雪地里,挖开雪另外烧了团篝火自己庆祝。

没想到青来的时候,还带了个男孩子。

正是那天在养殖场的时候,他想要帮牵线的,那个叫做凉的男孩子。

羽瞬间有种想暴走的感觉,但看着红白和大米几个小姐妹亮晶晶的眼睛,最后还是把这口气给压了下来。

白特意跟圆拿了个米面团,在炉子里火光的映衬下,把一根干芦苇插在米面团上,点燃之后道:“羽,生日快乐。”

羽此时觉得外面冷冰冰的,眼前的这个米面团看上去也是硬邦邦的,都不知道自己的几个小伙伴怎么这么高兴,屋里多暖和呀,要不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