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书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现代都市 >在原始部落当首领(基建) > 第106章 第 106 章

第106章 第 106 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随着时间一天天地推进, 很快就下雪了。

盐山这边, 在下雪之后又陆陆续续来了些人,时至年二六的时候,又陆陆续续地来了好些人,加起原先来的那二十来个, 加起来有八十多人了。

这些人在雪地里蹒跚着, 等找到盐山的营地时,有的就只剩最后一口气了。

好在赶紧拿兽皮捂上, 等缓过来了再抱上了炕喝了点热水,又给救活了回来。

随同的游人们喜极而泣, 他们一路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了这里, 好在还活着。

雀专门搭了两个大炕房, 四面都围了炕, 男女分开, 集中起来也方便管理。

对游人们来说,这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归宿了,这个屋子能遮风挡雪,身下暖呼呼的炕更是他们从来没见过的, 也从来没有哪一个冬天能过得这么好过。

大骨头熬的热汤,泛着油花, 带着淡淡的盐味,就算只撒上一把菜叶子, 已经足够暖和一整天。

更不用说还能配上粉粉糯糯的木薯。

下着雪, 盐山这边也没什么活, 雀安排这大家伙轮流照顾房舍里的牲口, 屋顶的雪化随时清理, 免得压垮的房舍。

下雪之前, 雀早就安排后勤部对房舍进行加固保暖,棚上和周边加了茅草,地面铺垫草供家畜躺卧,让畜禽保暖,防止冻害。

同时天棚每两间留要留出一个通风口,以排出舍内氨气和潮气。

草料队提前囤好了草料,保证这个冬天动物们都不挨饿。

雀在这方面算是老手了,她看着不紧不慢,实则胸中早有计划,事情一件跟着一件安排下去,每一样都恰到好处。

她的丈夫麻,为人忠厚,话少得可怜,有一把子力气,有些地方雀顾不到的,他就在后面默默地帮她给顾上。

这里人际关系简单,只需要按着雀吩咐的去做事就行,大家伙凑在一起,倒也其乐融融。

从新地过去的二十多个游人,包括雀她们在内的小领导,都各自分了房子,每家每户也都盘了炕,

营地本来就在山上,周边都是高大的树木,砍一棵就能烧好久,根本不愁柴火。

这些人过来也是拖家带口的,下雪天没事,就爱去大炕屋凑热闹。

他们加入凤凰部落最长也有五年多的时间了,快忘记其他部落其他游人在外头是怎么过日子的,有事没事就到大炕屋去一起聊天。

森林里有很多松子,下雪前孩子们就去捡了很多回来,剥了晒干。

如今闲着没事,于是上大铁锅就炒熟,加了点盐巴,炒了几大盆拿到大炕屋,一边分一点,大家缩在炕上聊着天,别提有多惬意。

这些游人也是万万没想到,还能在这冰天雪地里过上像这样的日子,感觉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大家凑在一起,女人们聊女人们的,男人们也说他们的,两个炕屋中间相通,倒也方便串门。

凤凰部落的战士也有意无意地跟这群游人说着部落里的生活,包括新地的学校,还有陶器、水车等工业,惹得这群人向往不已。

不过听着游人们诉说着外头的艰辛,为了吃上一顿饭,追着一头猎物连跑数日还是让它给跑了,如何被猛兽袭击,九死一生才能逃脱,也有运气不好的直接丧身利爪之下,凤凰部落的战士们也忍不住唏嘘不已。

以前他们也是过着这样的苦日子,只是后来进了部落,就再也没有什么机会去接触这些危险的场景了。

真的是太幸运了。

游人们躺在热乎的炕上,激动的心情无法平复

耳朵听着的,还有眼前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一切,那么温暖那什么美好,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也想融入到这个部落里,成为一名真正的凤凰部落人,不再游离在外。

而听了游人们这些苦难的经历,凤凰部落驻扎在这里的战士,才觉得自己如今的生活,是多么难能可贵,当初依附凤凰部落是最正确的选择,不然这样的冬天,都不知道要死在哪一处了。

而新地那边。

今年的春节大家都觉得无比欢快,下雪了也放假了,部落里发的过节的食物都提回家里。

这种

如今每个人都分发了衣裳,今年年初首领安排手工队做的棉衣也都做出来了,虽然里面可以棉花,但有动物的羽毛还有木棉等,而且还有兽皮做的大衣套在外边,套在身上也能挡风保暖,跑上两步,暖呼呼的。

身子暖,大家伙也不想每日都窝在屋子里,大姑娘小伙子的闲不住,上山去掏野猪洞,年纪大的带孩子的就串门唠嗑。

现在大家都放假了,育儿中心的小朋友也都由各自的家长接回去,自己照看着。

剩下学校里没有父母的孩子都是跟慈一起过年。

这几年来都是如此。

慈没有孩子,也不想嫁人,部落里的孩子她都认识,大家也都管她叫慈妈妈,她没事就跟孩子们待一起。

大过年的,孩子们在炕房里,也是一阵阵欢声笑语。

看到每个人都能被很好地照顾到,桑榆也终于放下心来,好好过自己的年。

去年几年的冬天,女人们利用整个冬季的时间做出了整个部落要穿的麻衣,男人们则打出了几个大石磨。

而且今年冬天又多了那么多人,能干活的人也多了。

所以今年自然也有事情要做,桑榆这个冬天给大家安排的任务是,要打两百个木桶两三百个木盆,争取每个家庭能有一个木盆和脸盆。

还有厨房那边,也要分配几个装菜洗菜。

之前做面饼子的时候,蒸这么多的饼子都是靠蒸笼,也多做几个出来,回头送到盐山和桐镇去。

至于木头和竹子,下雪前准备了一些,不够就随时安排壮和高带着狩猎队去砍。

如今人人有衣穿“棉衣”加兽皮,冷天也能出去,而且下雪天拉木头,只需要绑好滚下来就成,不是什么大问题。

虽然现在每家每户都有陶盆子用,但盆子搬来搬去,磕磕碰碰容易摔烂,远不如木头做的盆桶那么耐摔耐用。

木桶木盆子以前有做出来过,但并没有普及。

所以当第一个木桶从自己手中做出来的时候,大家还是觉得十分神奇。

没想到木头片拼起来箍好了居然不漏水,妙哉。

特别是装上了绳子,挑起来走得稳稳当当的,别提有多方便了。

最开心的要莫过于圆了,因为她的大蒸笼一出来,一屉能蒸二十个饼子,一次垒上七八屉蒸,能蒸一百五六十个饼子,两个锅子轮流蒸,不怕糊,到时间就出锅,蒸的时候还可以弄菜,省了大半的时间。

而且干净又卫生,整出来的面饼子黄澄澄胖乎乎的,别提有多好吃了。

蒸笼也不只能蒸包子,木薯洗好了也能上蒸笼蒸,鸡蛋和菜肉都能蒸。

食堂那边用大蒸笼,其他小家庭就用小的,也方便。

圆是一点都不保留地夸赞着桑榆,大伙儿早就也已经习惯了自家首领三天两头能想出一些新奇的点子来,见怪不怪了,当然,敬佩之心更是与日俱增。

经过五年的发展,按照自繁自养型的规模基础母猪饲养量100头以下,年出栏肉猪1000头左右。

除去平日消耗的肉猪,还有要扩大养殖留的公母猪,现在养殖场一共有两千头肉猪。

基于这个数据,早在年前桑榆已经规划好年猪,新地这边要杀十二头,六头提前赶往桐镇,还有四头给盐山。

今年大家可以过一个肥年。

四五百斤的大肥猪,能够大家伙美美吃上好几顿。

还没算上鸡肉和兔肉,还有年前狩猎队就屯好的鹿肉和其他野兽的肉。

好在现在天气冷,也不怕臭掉,放几天都行。

但杀猪这事热闹又喜庆,谁能不喜欢。

年三十的时候,外面的雪依旧纷纷扬扬,桑榆吩咐壮带着五个人去杀猪。

这几头猪,有狩猎队抓来的野猪,也有养殖场后来繁殖养大的肉猪,硕大的野猪在猪圈里养了近三年,脾气慢慢被磨平,被人捉住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准备成为盘中餐了。

壮等人按照桑榆的方法,用钩子啦,将其放倒,绳子绑紧,要么用长木头压住,一刀捅进去,待血流得差不多就完事了。

猪血也用大盆子接住,用来灌血肠。

这天大家伙都不用干活,全都来围观杀猪。

猪杀好了,圆挑着几个心灵手巧的妇人去饭堂做年夜饭。

首领说了,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今晚上要美美地搞一餐,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头大野猪的肠子也够长,为了让更多的人吃到猪血肠,几乎所有的大肠小肠都全要用上。

猪血种混入黍米粉和薯粉,肠子边上的肥油肉煸出油来,和野香姜剁碎了混进猪血,加盐加水稀释。

水要放得稍微多一些,因为这些黍米粉煮熟了会变硬,稀一些血肠会软一些,口感也会更好。

把这些材料灌入血肠中,直接放入蒸锅即可。

猪骨架被砍断,放入每一桌准备的陶鼎中煮开,加入干料食材熬汤。

大豆煎好后和兔肉一起炒,放入佐料,美滋滋。

还有今天的重头戏,就是炖肉,也算是杀猪菜,东西一起往锅里丢,煮熟完事。

今年年夜饭一起吃,每个人都在期待,大伙儿围在食堂,眼神亮亮的,就等着美食出锅。

七百来人,每桌挤着二十人,孩子们坐前面,大人们扛着玩站在后头,三十来桌,坐得满满当当的。

陶鼎下边烧着炭,鼎里面热气腾腾,看着就觉得暖意融融。

陶鼎周边的空心桌上也摆好了食物,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这么重要的日子,桑榆自然是得和大伙一起吃年夜饭。

大伙儿今天也不怕她,坐哪桌都行,待她一下令开饭,十几个桌子散发出欢呼声,开始对美食发起进攻。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