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县里买房(1 / 2)
办法是有,只是这事,得交给大姐去谈。
苏一兰听小妹说要找食品加工厂,把茶叶蛋的配方给他们,让他们做成包装茶叶蛋,可以放到各便利店,小卖部去出售。
“这办法好!就是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和我们合作。”苏一兰觉得人家食品厂那么大,茶叶蛋原本是小吃摊上的东西,要把它包装了穿上衣服摆上柜台去卖,会有市场吗?有厂家会愿意这么做吗?
“姐,我们先拿这配方去申请个专利,注册个品牌。他们只要负责生产,再借着他们食品销售的渠道把货铺出去。广告由我们来做,宣传费我们出。我们呢只抽取他们销售额里的50%。这样就足够了。”
“配方还可以申请专利?”
“卖个蛋还要做广告?”
苏家人听到苏式提出的方案,都是一副不可思议,天方夜谭的表情。
只有周凯表示理解。
“一个新东西,从无到有,被质疑是肯定的。只要第一批市场验证出来,就能见分晓了。”
“电视和广播里也有插播的广告啊,那些广告并不一定都是宣传高端产品。除了茶叶蛋外,像我们光明茶叶,其实也可以去找这些地方投放宣传。”
苏式坐在一边猛点头,知我者,凯哥也。
苏二梅也揽了活过去,她要亲自设计茶叶蛋的包装。
上回光明茶业的标志是苏式和周凯两人画出来的,这次自己无论如何也要给自家的新产品起个高大上的名字。
苏式看到苏二梅的几个潇洒大字。光明茶叶蛋,光明铁蛋。
“......”
这就是所谓的高大上?不过她设计的包装样式倒是蛮有意思的。
包装边缘设计成锯齿状。只要沿着切齿撕拉一下,就能轻松打开包装。不像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包装袋都还得用剪刀咔擦或是要用牙齿咬破袋子。
她想了想,“茶叶蛋就是个平民化的小零食,名字当然得选个接地气的。”
最终经过大家的决议,取名为“光明铁蛋”。
与食品厂的协议也谈好了。
电视和广播里的广告投放花掉了李玉凤两天的茶叶蛋收入,一共三百元。
李玉凤的线下三轮车现做现卖的摊子也继续经营着。
光明茶叶工厂因为做青报废的次品也一点一点地转成了再利用的价值。
食品厂与光明合作的一个好处是,可以低价从光明厂这取得生产要用的茶叶。
双方各得所需,互惠互利。
也因为之前茶厂管理的失败经验。
苏大强,周正气和刘松三人埋头在做青线上研究了几天。
终于研究出一款定时器,时间一到,做青机器自动停止运转,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人工操作设备,时间过短或过长,导致做青不够或过头。
装置研究出来后,又经过多次的现场实验。
多少的茶叶量,设置多长时间,都会影响成品质量。
把实验过程逐一记录下来,最终确定出最佳状态下的时长。
周凯帮着把这些数据做了整理,做成了操作规范。
“这就是最早的作业标准书了吧!”苏式看着整整齐齐的格子数据。
又提了几个建议,让周凯加了机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产品的检测标准。
这时候拍照片还很贵。苏式就一些用拍照,一些用画的。
最终每台设备,每道工艺都有了自己的操作介绍。
甚至给自家的茶叶制作了一本精美的宣传册,配在茶叶盒中。
很快要到过年时间了。
光明茶业进入了正轨。
苏大强和周正气把茶厂盈利分了红,两家各拿到了三万五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