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辰光医疗430300的前世今生(1 / 2)
萌芽:2004,梦想启程
2004 年,在上海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上,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如同在医疗科技领域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其成立之初,便精准定位,专注于超导磁共振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发与生产,立志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彼时,超导磁共振成像(RI)设备在医学诊断中已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检测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的重要工具。然而,国内该领域却被国外技术牢牢垄断。像 GE、飞利浦、西门子等国际医疗巨头,凭借着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掌控着 RI 设备核心部件的生产与供应 ,国内企业在技术上处处受限,设备采购成本高昂,严重制约了国内医疗影像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辰光医疗的创立可谓是迎难而上。公司由中国磁共振产业链的先驱、科研专家王杰博士创立,他怀揣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超导磁共振技术自主可控的梦想,汇聚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专业人才。他们在简陋的办公环境中,开启了艰苦的创业之路,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一步步朝着目标迈进,为辰光医疗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长:在新三板崭露头角(2013 - 2022)
2013 年 7 月 19 日,对于辰光医疗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挂牌,这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开启了新的篇章。
挂牌后的辰光医疗,在资本的助力下,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财务数据来看,2019 - 2021 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整体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2019 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了 [x] 万元,净利润为 [x] 万元;到了 2021 年,营业收入稳步增长至 [x] 万元,净利润也提升至 [x] 万元 ,展现出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尽管 2022 年受疫情影响,公司营业收入下降 4.25% 至 18,780.89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 3.14% 至 2,348.23 万元,但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业绩,足见其经营的韧性。
在产品体系方面,辰光医疗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覆盖了超导 RI 设备 90% 以上的硬件,形成了以超导磁体和射频探测器系列产品为核心的业务布局,2022 年这两大产品的收入占比高达 90.93% 。其超导磁体分为用于医学 RI 系统的标准超导磁体以及用于高端科研领域的特种超导磁体,在市场上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公司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 2019 - 2022 年期间保持在 10% - 17% 之间 。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辰光医疗掌握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如高均匀度磁体设计技术、磁体主动及被动匀场技术、稳定成熟的磁体制造工艺技术、主动屏蔽和失超保护技术、大型超导磁体的少液氦设计技术,智能控制和远程维护技术等。这些技术使得公司生产的超导磁体具有场强高、稳定性佳和均匀性好的优点,性能接近国外产品,价格却远低于进口产品,性价比极高。全球范围内仅有 GE、Siens、联影医疗及辰光医疗少数几家公司实现了在 RI 系统的超导磁体领域中 1.5t、3.0t、7.0t 的自主开发和商业化,辰光医疗作为其中一员,打破了国外技术在高场强超导磁体领域的长期垄断,解决了国内相关产业的 “卡脖子” 问题 。
在射频探测器方面,辰光医疗同样表现出色。公司产品种类齐全,设计了可覆盖人体各个部位的线圈,满足了不同临床诊断的需求。其中,“云线圈” 更是公司的得意之作,它与 GE 首创的 AIR 线圈形成对标,在性能和品质上毫不逊色,展现了辰光医疗在射频技术领域的深厚实力。此外,公司还开发了老鼠线圈等用于配备动物 RI 系统的零部件,进一步拓展了产品的应用领域,为科研机构和高校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
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领先的技术,辰光医疗积累了丰富且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与前三大客户 philips、万东医疗及朗润医疗分别形成了约 16 年、约 6 年和约 7 年的长期合作关系 。与 philips 的合作,让辰光医疗得以接触到国际先进的生产标准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与万东医疗、朗润医疗等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则助力辰光医疗更好地了解国内市场需求,推动国产超导 RI 设备的普及和发展。这些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为辰光医疗带来了持续的收入来源,也增强了公司在市场中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高光:登陆北交所,开启新篇章(2022 - 至今)
2022 年 12 月 7 日,辰光医疗成功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 ,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辰光医疗步入了资本市场的新阶段,在公司发展历程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