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书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镜忌 > 第269章

第269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秦皇, 自然是指那位秦朝第一位一统天下的皇帝,又称始皇帝。

他争议颇多,功名连同骂名并齐,但无人能否认其统一六国之功。

除此外, 秦皇晚年派徐福出海求仙药一事也几乎天下皆知。传闻中, 徐福正是带着三千童男童女乘巨舟出海, 去往瀛洲、蓬莱、方丈三座仙山求药,但却一去不复返。

只是……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姜遗光想到了自己听过的那些故事,目光微沉。

山海镜、鬼怪、十八重死劫, 长生……会和数千年前那位帝皇有关吗

他又想起了那个关于山海镜的传说。

山海镜中有死劫,渡过十八重,即可长生不老……

长生不老……

世间为何会有长生不老秦皇的求长生,明明是求药,为什么会和山海镜有关更何况, 他求长生不是败了么自古以来的帝王不乏求仙问药者,从未听闻有人成功过。

其他入镜人翻阅卷宗,不知看到了什么,也惊呼起来。

那些书籍上写着的都是中原文字, 起初是先秦时文字, 后又演变为篆书,他们看不太懂, 便只得放弃,但后面的汉字慢慢演变,渐渐也能看明白一些。

也有人觉得诧异, 明明是倭国书, 却写着汉字。再一想,倭国文字也都从汉文演变而来, 且这些记录兴许都是从中原流传来的,若是换了文字记录免不了缺词少意,便不觉得奇怪。

翻到后边,有了一些关于“海上仙山”的记录。

东瀛岛四周,不断有渔民声称见到海上仙山。为此,从古至今的倭国国王不断派船出海去寻仙山,可大多数都不知所踪,少数几个回来后也成了痴傻之人,或是茫茫然不知自己去了何处,毫无印象。

他们自然想起了自己见过的“海上仙山”。

有人见多识广,道:“海上有这样的蜃景再正常不过了,沙漠里、海边,最是容易见蜃景。”

也有人反驳。

“如果都是蜃景,那些一去不回的和变成痴傻的渔夫又作何解释”

这下那些人就没法说了,他们也想知道啊……

继续翻阅,这些卷宗大多记录海上奇观,对国内怪事记录甚少。再翻翻,又有一些卷宗记录着某个家族的兴衰。

据说那个家族的祖先正出自当年随徐福出海的童男童女。秦时,徐福出海遇海啸,来到岛上休息、补船。

在此期间,船上一部分童男童女听闻岛上有鲛人,自愿留下,意欲寻鲛人长生之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住了下来,过着隐居的生活,生儿育女,绵延后代。

只是……直到现在,也没有鲛人的消息。

后来,这个避世的家族被当时倭国国王找到,亲请出山,施以厚待,许以高官厚禄。

大王认为他们拥有大梁血脉,又因随徐福出海,带有灵性,总有一天能寻到当年徐福的仙路,固而一直维护着这个家族的纯性血脉,不令其与外人通婚,哪怕是公主也不行。

这个秘密被流传下去,即便后来倭国政权更迭,政变兵变不断,这个神秘的家族也始终为统治的大王厚爱着,并从某代起——赐姓斋宫。

斋宫贺也沐着众人惊诧的目光,怅然道:“不错,我就是斋宫家族后人,我……我也拥有汉人血脉。”

他说是有,谁知道呢

一百年,能让一间结实的屋子破旧倒塌,能让一棵榕树苗独木成林,能让一个婴孩的重孙也呱呱坠地,再长些,能见证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王朝由兴到灭……

从大秦至梁,两千多年,二十个一百年再多些,那些繁华的、以为不朽的,都消失在了时间长河中。近两千年前的汉人在这片岛上,谁又能得知发生了什么

再者,汉人有多少

大梁有几十座洲,上百座城,近万个村……大梁最不缺的就是人。还有谁会在意千年前流落出去的一点点汉人血脉

只这么想,就叫人感觉呼吸困难到喘不上气来。

斋宫贺也显然也知道,他这点点血脉不算什么,不过是对中原来说可有可无的一点点。他从内到外,骨头里都刻上了倭国的印子,他穿着和衣,梳着倭国男子样式头发,吃着倭国的米粮食物,说着倭国的语言……

可他仍旧向往着大梁,那个在书中如画的中原江山。

“这样的秘密,还不够。”

姜遗光打破了这片寂静。

就算他们的确是跟随徐福出海的童男童女后代又如何,徐福本人都已作古,还有谁能承认

他看向斋宫贺也。

果然,斋宫贺也又恢复了不少。

大梁人恶意奔来、先王暴毙、大军镇压,又有镜中折磨、镜外灭国之祸,接二连三的打击才让斋宫贺也防备不及下被逼到几乎崩溃。

但姜遗光清楚,如果在那时彻底把他逼疯,他只会得到一个傻子。所以,他收手了,让斋宫贺也又慢慢恢复,等他恢复了理智后,会变得比原来更难缠。

但如果能在这时控制住他,他就再也不会背叛了。

三国志中,诸葛孔明收服孟获,不也七擒七纵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