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中医药调理排卵期发热(1 / 2)
排卵期发热
[病案]张某,一位40岁的女性,已婚,于1987年5月2日就诊。她在过去的十年里,每逢月经结束后的九至十一天,也就是排卵期,会出现发热现象,体温在38至39.5摄氏度之间波动。在发热期间,她感觉全身发烫,头晕不适,心情烦躁,容易生气,下腹部稍有疼痛感,同时白带量突然增多。每次发热持续约三天,热退后身体状况恢复正常,并无任何不适。
在发热时和发热前,张某曾尝试使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吡哌酸、强的松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均未取得明显效果,即使不治疗,发热也会自然消退。她的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量较多,颜色呈紫色,伴有少量血块,月经期间不顺畅,乳房胀痛,头晕,便秘,睡眠不安。
经过一系列的妇科检查和其他检查,包括b超、宫颈涂片等,并未发现明显的异常情况。从她的脉象来看,表现为脉弦涩,舌质红且苔黄腻。
[治则]疏肝解郁,泻火化滞。
[方药]白芍20克、当归20克、丹皮15克、山栀10克、柴胡12克、香附12克、黄芩10克、郁金15克、茯苓15克、白芥子12克、甘草6克、女贞子12克、早莲草10克、赤芍12克,连续服用了15剂,直至月经结束。经过这个月的治疗,患者在该月期间没有出现发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