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中医药调理产后血晕(1 / 2)
产后血晕
[病案1]方某,女,36岁,1958年3月4日入院。她是一位第一胎的母亲,在足月后顺利生产。然而,在生产后约一个小时,她开始出现头晕眼花、胸闷气逆等症状。此外,她还感到小腹阵痛拒按,但恶露并不多。突然间,她陷入神昏口噤的状态,失去了意识,面色紫黯,四肢厥冷。
医生用压舌板启口望舌,发现她的舌头呈紫色,脉搏弦涩。经过测量,她的血压为14.6\/8.0Kpa(110\/60毫米汞柱)。
[治则]活血行血祛瘀。
[方药]血竭3克,没药4.5克,失笑散6克。用陈酒烫热分两次送服,须臾恶露下,腹痛胀减轻,神清肢暖,面色转润,血压上升为16.0\/10.6kpa(120\/80毫米汞柱),病情转危为安,继用生化汤3剂以理善后。
[病案2]郦某,女,28岁。1960年4月10日入院。郦某此次怀孕为第三胎,预产期预计在十月底。近期,郦某自觉腰酸、腹胀痛,并伴有下坠感。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郦某的宫底位于脐上四横指,已有宫缩现象。此外,测得郦某的血压为13.3\/9.31kpa(100\/70毫米汞柱)。考虑到郦某的状况,医生决定收入院待产。
次日上午10时,郦某顺利顺产分娩。然而,产后她出现大量阴道出血,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恶心,胸闷,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等症状,甚至一度昏厥。此时,测得她的血压为8.0\/5.3kpa(60\/40毫米汞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