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在这儿先打个基础(1 / 2)
林长启拿了一个架子,宁可低价盘给倒卖伽南香和麝香发家的一李户人家,也不典给河那边的白家。哪知长启过了一日去药行配一味清肠胃药,竟是白家人在柜台里嘻笑相迎,一时把长启气了个半死。
原来那李家只是给白家圆了个过场啊!
实际世事总是在变化中,在那个多事的年代,有时变化的让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是处。
这些日子,先是北山根仓廪兵丁换了服装让人吃了一惊,看惯了的无领伞帽蓝黑背心前后着一“兵” 字或“勇” 字的山里人,突然有一天看到那些兵丁着一身青色制服、衣领还缀了标章确实叫人新鲜,更叫他们惊讶的是,这些换了新装的兵娃后脑勺没了辫子,接着的事更叫人不敢想,开始是出外好些年的林长启二儿的老大明志突然回来了,就穿的是这样的新兵服,没曾想他还是北山根仓廪兵的新兵头,但己不叫捕头,那些兵都喊他“班长” 。就是这明志没几日领了他一班人各拿了把剪子,到百庙河两岸看到人就抓住把辫子剪了。山里人开始讨厌明志,后来都高兴了,因辫子剪了省去梳洗,做事也利索多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北山根成立了个机构,名叫“三岔口仓” 。机构里最大的头是仓约,这仓约不单管仓廪和收粮,更管了三岔口百里山里的政务,如抓丁派捐追异党,治河疏路治盗娼等事物都管着。
近日原来的仓约调走了,住在青州城的白盛前重孙白安宗回来当了新仓约。安宗一回来就把山里划了六大块,每一块设了分仓,每个分仓也有一个头,取名分仓约,分仓约管理他那一片的一应事物。从此山里真正建起了行政区划管理网格,从某个角度看它代替了以前那种祠堂管理的偏狭模式,应该是进步了。可是把这山里一下子也控制得没了自由。
这段时间不见了林家明志的影儿,后来才听说他被安宗告了密,被青州县国民党县党部查揖,原来他加入了共产党组织。从那以后林家就遭了殃,先是明志爹林凡海被安宗派的兵娃抓到白山根拷问,追查明志到哪儿去了,林凡海不知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反正啥也没有说,安宗就把他交给了县党部,送到青州城死在了监牢里。接着是派壮丁,林家各房年年都有额数,壮男子基本都被抓走,有的逃回来又被抓去,无论又抓去的还是去了没回的,后来基本都没了音信。再接着就是完税,北山根派给林家各房的捐税常有繁多名目的虚数,如印花税、完丁税。完丁税就是派给那家的应征壮丁跑了,或因其他原因完不成应拉走的壮丁任务,就以交粮交钱抵数,当时跑走一个壮丁交粮两石,交钱需大洋三十。这就造成林家少有壮男下地,地里的庄稼全靠小脚女人弱病老者免强种上,可想那庄稼能长成啥样儿,免强收回几斗几升,税粮交后就不剩啥了,只好靠借挪度日,后来账债还不上只好将田或地作价抵给债主,一年抵出去一亩二亩,没出几年田也没了地也没了,日子再也继续不下去,还有把气力能出去帮工的就到处找富户当长工打短工,没力气的那些老弱病残就拄根棍带着娃娃们出门讨饭。二房的林凡江现虽是五十多岁人,但身体还硬朗,以前三房钟槐家还有驴队运货时他去帮赶过驴,现在白家老宅正好找人赶驴贩山货,他就去给白家当了赶驴人,割麦割谷大忙时也到地里干农活。
那一日他赶了驮盐的驴从外面青山街水码头回山里。提到了青山街,这儿避不开要说说这青山街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