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书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秦三世 > 第五十五章 天谴之路

第五十五章 天谴之路(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谴之路自古就是边塞之地。自有文字历史的记载明就把这里定为不毛之。

天谴之路,它不是一条大道的名称,而是一块面积达十四万平方米广大区域的总称。这里在中华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是人头四面的符居住之地。而在中华北魏时期的《水经注》中,这里又被称为“水鬼哭”之地。

符是中华神话中和祝融齐名的火神。在黄帝与蚩尤的斗争中,符站在了蚩尤那一边。

蚩尤在鹿战败之后,符也就和所有战败一样被涂抹上了不光彩的一面。他所居住的地方据说到处都是滚烫的黄沙,没有一丝水的痕迹。据说这地方是受到上天诅咒的,是“天谴之路”!

道元的《水经注》更是对“天谴之路”做了形象定义--“水鬼哭”!即连水鬼都会哭的地方。可以想象这里是多么荒凉了。

而实际上呢。这里是秦晋蒙三省的交汇地带。早在天地洪荒时代就已经有一片沙漠地带。不过正如那时候古人的眼界不够开阔,会把晋中那一片小平原当做大平原一样而称之为太原一样,古人也把这片小沙漠当做了大沙漠。而到了中华武风之烈不下于秦的汉武帝时期,这个地方又有了新的名字---狼居胥山!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这是大汉民族赫赫武功的明证。

只是具体的狼居胥山究竟在何处,随着历史的尘封,现代人多方考证,却始终不得其所。

秦人的出现,使这地方逐渐清晰起来。

狼居胥山,经过秦人结合了汉唐宋元明等“伪朝”地历史文献考证,狼居胥山就是秦人所称的炽阳郡!

“始皇三十二年。上修通直道。贯通北疆。筑九原城。派三十万秦军北击匈奴。并于河南地大破匈奴五十万。斩二十万级。匈奴丧胆。退过炽阳往北。始皇乃修长城。设九原。渔阳。炽阳三郡。拱卫北疆。”

这是秦朝礼部官员根据回忆记录下来地正宗史料。

关于这个炽阳郡。不论现代地历史学家怎么翻遍史书都无法翻到这个记载。而后在秦官员地帮助下。才知道为什么炽阳郡没有留下任何历史记载。

炽阳郡。位于现在地陕西。山西。内蒙古三省地交界。是秦岭。祁连山脉。阴山山脉在这里地最后汇聚点。一片平坦地内蒙草原地形在这里陡然抬高。把河套平原与蒙古草原一分为二。土地沙化极其严重。却正好处于一个肥沃之地朝另一个肥沃地地节点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这里在古时候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蒙恬当年为了夺取河南地会战地主动权。曾先后在这里用兵达十数次。最后在此一地就投入了七万秦卒才一战而下。取得了对匈奴战略包围地大转折。但也是因为这里地形地重要性。所以这个地方虽然面积小却设置了一个郡取名炽阳。并计划移中原六国民众一万户于此。可以说。这个炽阳郡是个小郡。类似于现在地军事管制区。或直辖市。所以在当时民众地大多数认知上。这个地方是属于渔阳郡地管辖范围。

炽阳郡。只有在秦咸阳地官方地理志上才会有记载。

建立炽阳郡是始皇三十五年的事,始皇三十七年,帝崩于沙丘之后,天下就陷入了动荡不安,炽阳郡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完成移民地迁入,更没有取消军事管理,连郡守都没有来得及派一个,整个天下就陷入了混乱。北疆的三十万大军也随着秦二世地一个诏令回援咸阳,炽阳郡也就荒废了。

更之后,西楚霸王一把大火把阿房宫烧成了灰烬,虽然萧何极力抢救了一部分文件资料,但还是没能救存完全,炽阳郡的名称就此隐没在了熊熊大火中。

等刘邦建立汉朝时,炽阳郡已经被匈奴重新占领,并且成为军事重镇。所以当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并获得大胜地时候,并不知道这个地方就是当年始皇设置的炽阳郡,只是采用了汉朝地封称---“狼居胥山”!

时光过了两千多年,沧海桑田,这里的地形地貌生了极大的改变,对于交通设施极其达的现代社会来说,这里的地形已经不能够称之为险要。可唯一没有变的,就是这里的气候和黄沙。

工业的确就是地球的癌症!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这里的沙漠气候变得更加严重,沙化情况不断深化,绵延数千里的沙地简直就是另一个塔克拉玛干。

而且由于这里地势较蒙古草原要高,所以夏天气候炎热异常,而冬季又酷寒无比。在这里有三条公路线横穿而过,但除了那些运输司机或道路维护队员,平时连交警都懒得来这里转悠一趟-三省交界处,又这么荒凉,鬼才来呢!

这三条公路分别是包兰高速,祁阴高速,以及蒙榆省道。顾名思义,包兰高速是从包头到兰州,祁阴高速是连接祁连山下的怀安与阴山脚下的萨拉齐。而这蒙榆省道则是从榆林直通蒙古边境的最快道路。

三条公路中,包兰高速,祁阴高速还算

用,可蒙榆省道则可以算是荒废了,连道路维修队员这里转悠一次-新修的京蒙线已经能完全消化内蒙河北等地对蒙古的运输。而且现在战争时期,蒙古算是处于中华的敌对状态,运输量大大降低,这条原本就荒废不堪的省道更是没有人来了。

可是在今天,这条自从开战以来就没有人走过的道路上却扬起了滚滚尘烟,一列一眼望不见头的队伍正在这条道路上急速前进。浓烟滚滚,卷起的漫漫黄沙让这支队伍仿佛是在沙漠的风暴中滚滚而出地铁流。

这支队伍就是李平“破日行动”的最大主力部队。包含了e,dyfrh等八个国家的部队。

这支队伍人数至少在两万人,道路中央是不断突进的运兵车。两侧则是疾步快走地步兵。

运兵车竟然不是这几国平常使用地装甲运兵车,而是一批中华国产的东风解放牌的绿顶篷式的大卡车。而两侧行进的步兵竟然装备也少地可怜。银灰色的战甲,手中地战刀,长枪,腰间的手雷,背上的背包绝对不超过十斤,也知道装了什么。

这是什么意思?

士兵的装备很少,而且整个队伍中竟然没有现一门大炮,连加农炮,加榴炮,双筒火箭炮任何现代化的爆破类武器都没有踪影。

而他们用于运兵的车辆更是让人惊讶。要知道这种绿顶篷式地运兵卡车中华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淘汰了,这支部队怎么会还采用这种落后的车辆来运送士兵?如果仔细看,可以现这些卡车地顶篷上还写有汉字:“xx师xx团,xx连”,还有一些则是写着“中蒙人民永远亲如一家”“纪念中朝建交xx年”的字样

“李先生,你地计划果然非常顺利。用这些中华政府送给蒙古和朝鲜的车辆来行军,速度果然提高了许多,这么快就躲过了中华军地侦察。”

整个行军队伍的中间,一辆大卡车的后斗内,罗文斯德曼非常满意地拍了拍在路上不断颠簸抖动的车体,非常开心。

此时罗文斯德曼还是一身e军的制式军装,并没有穿黑金战甲或白金战甲。仿佛在用这个方式表达自己的特立独行。头上的军帽已经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黄沙,手上的白手套也满是黄色的尘土,不过他丝毫不为意。

李平就坐在他对面,此时已经换了一身秦时武士服,头缠青巾,腰跨宝剑,脚蹬鹿皮靴,显得古意盎然,潇洒不凡。听见罗文斯德曼的话,李平只是微微一笑:“这也要多亏贵**队占领了东北,我们才能调到这么多这种车辆。还有,罗文斯德曼将军那招疑兵之计也端有我大秦军神之风,于谈笑间调离了巴彦淖尔的中华第四骑兵师,为我等进占榆林创造了最佳条件。”

疑兵之计,你真以为那只是疑兵之计吗?

罗文斯德曼亲切地看着李平微笑一下,心里却狠狠地得意了一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