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灯引路(2 / 2)
鲁智深知道这敌军将首意志要远比其他阴兵坚定,一次劝降不成,却也不气馁,继续按照楚梦雪的吩咐叫骂道:“如今你两万阴兵落入我家统帅包围之中,如何还有逃脱之力,眼看天色渐亮,你若是不降,待到日头出来,却又如何?”
张士德大吃一惊,却又不信楚梦雪真的完全困住了自己的部下,当即说道:“那边火海兵力不足,休想困住我家士兵!”
鲁智深继续出招,只道:“那便静观其变!”
战场另外一边,天灯区域,阴兵们一个接着一个嚎啕大哭其来。
突然之间,几个阴兵抬起头来,见到那长长的巷子末尾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光明,而在那光明之后,似乎是自己的故乡,在故乡中,有好酒好肉,有妻有女,还有无穷无尽的欢笑声。
慢慢的,一些阴兵止住了哭泣,露出嘿嘿笑容,在安魂曲和乡音的陪伴之下,怀着激动的心情,向着那光明之地一步一步地走去,一些哭得匍匐在地的阴兵更是不起身,望着那光亮之地,爬了过去。
远处城楼外,令狐野先是看楚梦雪用计引来了阴兵,正不知是何布置,却又听见了吴侬软语的歌声,便知道楚梦雪用的是刘邦“四面楚歌”计策。可是这计策虽好,却又如何保证阴兵们一定会乖乖缴械投降呢?
就在令狐野心存疑惑的时候,意外的场面出现了。那火海一般的天灯区域,不知道如何出现了一座牌坊,这座牌坊立在虚空之中,隐隐的和李玄斌的鬼门关竟有些许相似之意。
阴兵们在巷弄中望着牌坊缓缓地走着,不知不觉,几条巷弄的阴兵汇集在了一起,像是河水一般带着温馨表情,却有双目无神地走过牌坊,然后又回到另外的巷弄之中,不停走,跟随之前楚梦雪布置的五个圆形队伍饶了起来,约莫一刻钟之后,领头的阴兵,又一次走过了牌坊,然后回到了巷弄之中。
仔细一看,这竟是个死循环!
“鬼打墙!困敌阵法?”
令狐野是鬼修之人,眼看阴兵们围绕着牌坊不停地转圈,顿时看明了其中的门道,原来那楚梦雪竟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城中部下了特殊的法阵,又引得阴兵们陷入其中,如今在这四面楚歌的打击之下,阴兵们魂魄不定,竟着了法阵的道,被困在了牌坊之中。困住对方之兵,自然可以劝降。
令狐野继续喝着那他血红的美酒,望着满城火海一般的天灯区域,陷入了沉思。
战场之中,白轿之内,楚梦雪听闻白衣汇报,知道阴兵们已经绕着牌坊转起圈来,不由得心头一喜,今夜大局已然定下。
当即楚梦雪又对白衣说道:“丫头,你带着我们的全部兵力,去协助鲁智深大哥,用大军压住对方将首,迫使对方主动投降,交出兵符。”
“我知道怎么做。”白衣心中对于自家小姐今夜的安排可谓佩服至极,领得任务之后,白衣立刻带领无数鬼将和步兵大军压境,去围攻那只有数百名随从的张士德。
白轿之内,楚梦雪默默弹着琵琶,口中唱着三笑姻缘的曲子。这起于清朝乾隆时期评弹,最初被人传唱的是《游龙传》。阴兵们虽是元末之人,可音乐这东西不分朝代,最能勾起人的心思。如今楚丫头继续唱着,阴兵们便继续哭。
一百多年前,光绪年间,上海开阜。楚梦雪跟随父亲以阴灵形式,在江浙一带游玩,当时评弹经过百年发展,已经相当昌盛,楚梦雪自幼喜爱乐曲,又久居江南,便在苏州城带了好一段时间,学了些曲子。
在苏州的时候,每逢七月三十,天上无月的时候,楚梦雪便见苏州观前街南不远处,有一个叫做王府基的巷子,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挂起红红的天灯,又在地上插满星星点点的香烛,场面诡异而凄凉,楚梦雪便记在了心中。
后来楚梦雪又听人说,原来那巷子正是当年张士诚王宫的所在地,七月的这一夜,众人的祭祀叫做“烧久思香”,明里拜的是地藏王,暗中却在祭奠张士诚。至于那天灯,则是百姓感念当初张士诚的许多好处,而偷偷设立的。
当年张士诚从常州败退,沿途百姓怕“子弟兵”迷路,便在路边树立起一根根木棒,挂上灯笼,形似现在的路灯,取名“天灯”,久而久之成为传统。
自从楚梦雪打探得地宫阴兵是张士诚的手下之后,立刻想起了自己百年前在苏州城遇见的这段遭遇,因此在出征之前,楚梦雪委托父亲,从那苏州城搜集了许多积年的老天灯带到了阵前,又将这天灯和自己千百年来参悟的阵法融合在一起,如今配合那呜呜咽咽的乐章一用,果然起到了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