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徐州之战(311)(1 / 2)
<content>
广陵以往对于刘澜是属于大后方,但现在随着他的南下,广陵便成为了刘澜首选的决战场所,属于最前沿,对于广陵的防御,陈宫与张南已经在布置,有他二人刘澜大可完全放心。
且不说对城池的加固,光是徐州十余万大军返回,放眼天下能攻下广陵的诸侯也都得仔细掂量掂量,尤其是这般规模的战斗,双方投入兵力之多,兵力之精锐,装备之精良,大汉朝几十年来还是头一回。
这可一点都不夸张,黄巾之战,几乎可以说是全民的一场狂欢,为了对付黄巾,灵帝解除了党锢,各地大族有了自己组织武装的资格,他们借助坞堡以自保,这不仅保证了世家不会与之同流合污,也保证了他们成为平叛的有生力量。
当然有利有弊,各地郡守因此有了拥兵的资格,间接造成了如今割据的局面,但就战争来说,北军与黄巾军,兵力却是十分悬殊的,三万多人对黄巾军十余万,可以说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
而再看规模同样非常庞大的讨董,虽然双方投入兵力要比徐州之战更多,但诸侯势力的部队缺乏训练,没有战争经验,而且装备都是劣质武器,甚至连身上铠甲也少的可怜,像他们龙骑军,当时都是穿着一身皮甲,可在诸侯联军之中,最常见的却是布衣,又因为五德始终,布衣还是五花丑的打算,可为了大局,有些希望在所难免。
“咚!咚!咚!”
鼓声再一次响起,但这一回,在鼓声响起的一刻,辕门缓缓开启,部队陆续出营而去,而扫尾工作则留给了曹仁,这位被曹操备受器重的军中大将成了后军,负责拆毁营帐。
1397
说句实话,曹操的最终决定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在做出连夜行军的决定之后他的心虚就一直不宁,这情况这些年很少出现,好像冥冥之中会有什么大事发生,而这件大事对他并不好,不然的话又怎么会由心底发出沮丧的青徐来,但开工没有回头箭,比起袁绍的打算,他更看重的还是刘澜的逃走,让他逃掉,徐州之战将功亏一篑,他就算得到了徐州这几郡,也得日日提心吊胆。
他尽可能的让自己先平复下来,最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们与刘澜叫过几次手,互有胜负,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再加上文丑能够及时赶来的话,那他就必胜的把握。
“司空似有所担忧?”郭嘉察觉到了曹操的变化,问道:“难道是担心夜间行军发生什么意外不成?”
“怎么会,我是担心元让那边的情况,现在不知道如何了,别忘了给他的人物是什么,假如刘澜趁夜撤离,元让一旦有所不查,岂不是连徐州军和刘澜都放走了?”
郭嘉想了想,终于明白了曹操为何而担忧了,说道:“司空说的不错,不过卑职却以为,元让一定会把这些都考虑到的,所以司空大可放心。”
曹操的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别忘了夏侯惇不是士兵,他是许都有名的大将,不说亲身参与的战斗有上百次,光是指挥作战就有数十回,在许都如果要找战斗经验丰富的将领,那么夏侯惇一定在其中,如此经验丰富的大将,又怎么可能犯下这类低级的错误。笑着又说道:“其实司空,卑职还有一句话不知当将不当讲。”
“你既然这般说了,那索性就直言,你我之间,没有那么多的忌讳。”曹操摆摆手,示意郭嘉无须如此谨慎。
“坦率地说,其实刘澜真要走的话,我们未必能拦得下他,既然这样,司空又何须纠结呢,一切顺其自然就好了,真要让刘澜逃掉,头疼的可不仅仅是我们。”
曹操有些愕然,道:“让曹操逃掉,我们可就要面临刘澜的正面打击,你觉得袁绍把下邳彭城让给我们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让我们挡在他的前面,抵挡着刘澜的进攻吗?”
“对,主公说的不错,但那时司空觉得袁绍还会对我们宣战吗,相比到时候的局面只会对我们更有利,消灭刘澜,看起来我们拿下了徐州大半土地和人口,可却会面对袁绍这个最大的敌人,这样的局面其实对我们并不是很有利,但如果刘澜存在下去,袁绍相比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贸然与我们开战的,除非他已经有了同时与我们一级刘澜开战的实力,不然的话他是绝不敢与我为敌,万一我们与刘澜联手,袁绍又能有多少胜算。”
“和刘澜联手,你觉得又这个可能吗?刘澜会同意?”
“主要刘澜不傻,我们如果遭受攻击,刘澜是绝对会与我联手的,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不会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