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重返校园?(2 / 2)
没错,今年已经36岁的约翰也要重返校园了。跟理查德回去做教员不同,他这次真的是回学校做学生的。
哥伦布日当晚,约翰之所以连夜赶回华盛顿,是因为史汀生已经和马歇尔敲定了他下一步的去向。根据这两位大佬达成的协议,约翰将去第沃思堡军校专门面向陆军和国民警卫队中级军官开设了为期三个月的速成培训班。史汀生和马歇尔顺手把约翰也塞了进去。
其实他们这么做,对约翰也是有好处的。哪怕只是去过一水,好歹以后履上也好看一点不是。要知道,美国陆军可是学院派的天下。没有军事教育背景,是很难走上高位的。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后世,有人曾经分析过二战期间美国陆军将领与德国、苏联将领的区别。与德国将军们大多是军事世家出身,苏联将军们大多是工人或者士兵出身不同,美国陆军将领们大多都拥有学院派背景。
没办法,由于史上美国陆军在战前规模太小,二战期间绝大多数的美国陆军将领在开战前军衔都不高,作战经验和带兵经验也少。连巴顿、布莱德雷,艾森豪威尔这些资比较深的,在13年战争爆发时也都是校官。而同一时期的美国海军,像尼米兹、哈尔西这些人都已经是海军中将了。
既然大家都没有实战经验,当部队规模快速扩充的时候,怎么选拔合适的指挥官呢,也只能先看理论水平了。所以,军校履在这一时期显得异常重要了。
所以,史上大多数美国陆军将领在战前都没有作战经验,像艾森豪威尔甚至连**指挥一个团的经验都没有。但绝大多数将军都有教书的经,在美国陆军个军的前后34任军长中,只有144年出任第1军军长麦克莱恩一人没在军校当过老师。
所以,在异常重视教育背景的美国陆军中,约翰这种一天军校都没上过的,几乎跟在一帮大学教授里混进了一个文盲一样另类。如果不补上这一课,基本上他的陆军生涯也走到头了。
约翰可不认为自己能做到像麦克莱恩那样,一天高等教育都没接受过,甚至不是正规陆军军人,完全凭借扎扎实实的领兵战绩赢得上司青睐,从一个国民警卫师师长被提拔为陆军军长。
况且,人家麦克莱恩在战前也是在利文沃思堡军校接受过三个月的国民警卫队速成培训的,是不知道是不是约翰这一届。不过陆军和国民警卫队的培训是分开的,算是一届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交集。
不管怎么样,约翰马上要成为一名军校学员了。大学毕业十几年了,突然转头又变回了学生,这种感觉还真是很奇妙。也不知道他这个已经30多岁人,脑子还能不能应付填鸭式的速成培训课程。要是到时候通不过结业考试,那可丢人丢大发了。
为此,约翰不得不在开学前,专门跑去找小艾瑞克的教父米德尔顿帮忙。米德尔顿在利文沃思军校任教这么多年,军长都教出了17个,教教他这个还没上任的步兵师副参谋长应该没什么难度吧。(未完待续。。)(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