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 立法种子(1 / 2)
一众儒生看着瘫软在地上,看起来苍老了不少的青年儒生,眼睛睁得老大,脸上更是流露难以置信之色。
文胆真的碎了!
司徒刑他怎么敢?
这可是文胆啊!
儒家所有力量的源泉。
不死不休!
不过就是言语之争,竟然就废人文胆,实在是太过分了。
疯子!
司徒刑就是一个疯子。
不管他们在心络暴民”,“职业黑”或者为了利益,或者为了发泄,或者为了报复,他们好似洪水猛兽一般到处攻击肆虐,无所不用其极。
也许在儒家看来,这是君主开明的一种表现。
在西方人看来,这是人权的一种表现。
但是在司徒刑看来,这是立法缺失的一种表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这就是因为没有立法约束的弊端,犯罪成本太低,洞穿了人心底的良知和道德底线。
甚至很多人将这种现象视为“言论自由”。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这句话至今仍深入人心,有着超越时代的影响力。
但是言论自由和言论泛滥,很多人难以界定。
在司徒刑看来,大乾也存在这种情况。
没有立法,更没有一个规矩约束,言论自由注定会变成言乱泛滥。
师法!
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宗门的约束之法。
约束儒生的言论。
禁止儒生篡改经义,扭曲圣训。
但是,师法还是太过粗糙,太过简陋。
司徒刑脑海中的念头不停的碰撞,推演,一个个法律条文在他的念头中成型。
他的眼睛也不由的亮了起来。他脑海中的斩仙飞刀也在不停的震颤,在《师法》的基础上,一道道规则之力聚集延伸。
好似烙铁一般在飞刀上烙下一个个痕迹,组成一个个文字。
司徒刑身体站的笔直,声音肃穆,好似神圣的大声宣读道:
“诽谤罪!
妖言罪!
以古非今罪!
妄言罪!
非所宜言罪!”
“今圣仁慈,不以言入罪,但是吾等当三省吾身,不得造次!”
司徒刑的声音不大,但是却好似晨钟暮鼓。又好似当头棒喝,每一个儒生眼睛中闪现出迷离之色。
往昔的一幕幕都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抨击时政,非议君王,恶意中伤诽谤他们。
嗷!
嗷!
嗷!
随着司徒刑的大声朗读,一个个法律条文的形成,北郡上空的龙气好似水开一般沸腾。
昏昏沉睡的龙气陡然睁开双眼,露出金色的眸子,并且发出胡震天的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