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3章 辛苦(2 / 2)
到两百多年后的现在,周秀英她们肯定不想做得比当初还简陋。但在国外不少的歌剧院,由于经费紧张的缘故,不少歌剧做得还真是比两百年前还要差,甚至,都直接穿现代的服装,牛仔裤什么的上去表演的。
说到底,还是钱在作祟。
这部《唐璜》的制作和演出,自然是不差钱的,不管是周秀英和秦放歌,还是国家大剧院,都不想留给观众你们剧组太抠门,场景太假,舍不得还原场景等不好的印象。
当然,花钱也是要有所讲究的,该花在什么地方,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平衡成本与视觉效果等等,都是相当有讲究的。
作为总导演和艺术指导的周秀英,也是最有话语权的,在全部国内阵容的情况下,也就是不请国外的导演总监舞美设计的情况下,也就只有周秀英最有资格扛起这面大旗。
她工作起来相当认真,要求也特别高,在这之前,就有把全部要求给提了出来,然后也让大剧院工程技术部方面,出了满意的成品效果图。当然,那时候还没有办法做成实物,现在这些天,就是验收的时候。
周秀英也不觉得他们能一次性全部搞定,好在还是有时间留给他们做最后的调整。
今天歌剧演员们并未过来参加排练,像是沈建萍就还是在音乐学院给学生上课,翟丽音她们也都先忙活各自的事情,周秀英也叫她们把各自的事情先处理干净,等过两天,就要全身心投入这部歌剧的彩排中了。
周秀英和秦放歌这两天要做的,就是参与并指挥着把这边的舞台各个场景先搭建起来,并保证场景切换的时候,快捷迅速,而且不出什么岔子。
一般准备场景切换的时候,演员们并不会马上开始演出,也是管弦乐团演奏中间过度音乐的时候,也给后台的工作人员以足够多的时间移动舞台,切换背景,准备道具,重新开灯、打光等等一系列操作。
当然,整部歌剧的配套服装,舞台设计,布景制作,音效,灯光等等,也都是他们两天的重点检查对象。有什么不满意的,现在更改还来得及。
负责这些的团队,也都统统是大剧院的中国人,学了那么西方歌剧的制作演出,总该拿出点成绩来吧!
秦放歌也还是第一次参与进歌剧的全部准备工作中来,之前他参演的几部歌剧,包括就在这里演出的《阿隆索》,他也没有这样的细致深入过。
不过那时候的《阿隆索》,也是之前大剧院就有演出过的,各种场景道具舞美灯光等等,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来进行就好。
这全新的歌剧,是得多花费些心思才行。
他也首次真正体会到做歌剧的繁琐复杂之处,制作一部歌剧成本那么高,也不是没理由的。道具什么的不用说,光是这些工作人员的薪酬,就要相当多了,而且,他们还得加班加点才行。
相较而言,在音乐厅的一场交响音乐会可就简单太多太多了,要钢琴独奏音乐会的话,连交响乐队的准备工作都可以免了的。
这样的辛苦也还是有回报的,只要做好了,心中的成就感也是满满的。
连八十多岁高龄的周秀英都如此认真,秦放歌和其他工作人员也不好意思不拼命啊!大剧院上上下下跟秦放歌这个大明星也都是熟得不能再熟了,即便是刚打交道没多久的工程技术部的工作人员,也同样如此。只是以前秦放歌没怎么和他们交流接触,他也忙,顶多也就是彩排和演出的时候到场,前期场景准备等等,他也没什么理由参与进来。
这次他自己的歌剧,大家都笑说他不多费点心思也不行了!名头上嘛,秦放歌自己并不在意,歌剧作者和主演他是跑不掉的,但大家还是给他安了主创外加艺术副总监的头衔,只是没工资发给他……
秦放歌平时各种浪荡,但认真工作起来,也跟周秀英一样,十足的工作狂人。午餐也就是在大剧院的员工食堂解决的,吃好饭之后稍事休息片刻后就又继续。下午工作一下午,晚餐也是在食堂解决的,晚上还继续加班,一直干到十点。
这一个星期,歌剧厅是不会有歌剧演出的,大家也都得抓紧时间才行。加班费什么的,当然也轮不到秦放歌给,他也就说说好话给大家鼓励打气罢了。
收工回家,秦放歌也还是先送周秀英回家,这老太太毕竟年纪大了,精神再怎么好,这样一天折腾下来,体力还是会消耗特别大。好在有秦放歌还有几个专门负责歌剧制作的师兄师姐们跑前跑后,大剧院里负责歌剧这块事业的,大都是从华夏音乐学院毕业出去的,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著名的歌唱家演奏家,转职做幕后的也相当多。都可以算是秦放歌的师兄师姐,他们是相当中坚的力量。
秦放歌自然也没忘记嘱咐周秀英好好休息,也心疼她的付出,甚至还提出明儿她是不是休息一天的建议,但被周秀英给严词拒绝,“我还没到老得动不了的时候,这最紧要的关头,我怎么能撒手不管。”
就像周秀英拿秦放歌没办法一样,秦放歌也拿这个倔强的老太太没任何办法。这些繁杂的准备工作都是要去做的,也就只能他们自己做辛苦些,让她只动嘴就好,大家多跑腿。话又说回来,有周秀英这样的歌剧泰斗坐镇,大家在准备歌剧的时候,也都会特别有底气。</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