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书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球长 > 701.第701章 解读

701.第701章 解读(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就是在一个组织山河日下的时候,最最艰难的时刻。

你不知道你的同僚会不会打着主意卖你,如果有一个幸运儿依靠卖身投靠,得意洋洋的上台领奖,而你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其他人算作投名状卖掉。

对组织忠诚是一回事,但榜样的力量是无尽的,南宋皇帝恭宗被俘后,谁也不知道真假的投降了,当然,一个5岁的孩子啊,但那种情况下,有了投降理由的大宋儒生们,除了文天祥陆秀夫少数人,还不是纷纷投靠?

是汉人不能打吗,当时的忽必烈与兄弟争位,旗下蒙古军摆烂,主力作战的,完全就是汉人军团,硬生生将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打垮。

这是最可笑的事情,根本原因,还是当时的儒生们,作为国家的主人,却肆意掠夺,毫不在乎自己下台后,大宋的命运如何,硬生生将一个绝世大国,变成了发挥不出实力,人力只能输送给敌人的存在。

当然,最重要的是,现在占据帝都的家伙们,怎么说都是一群中国人,这一点,虽然帝都的消息,传到了广东后,基本上都变成了第七第人太多啦,人家都是用钱买高官的字画作为润笔费讨好人的,哪里会欣赏什么艺术啊。

也就是到了大浪淘沙的时代,这些真正有实力的人,才真的显示出威力。

包公公更关心的是广东的出产。

中国是一个幸运的国度,至少在漫长的历史上是这样。

为什么说幸运,因为很多东西跟中国人的个人努力没有关系,比如物产。

久负盛名的丝绸,从秦汉到唐宋时代,为中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白银,是外贸的畅销产品,如果说驯养蚕种是中国人的努力使然,那么蚕这种生物产自中国,就只能说是幸运,接着是瓷器扮演了贸易龙头商品的角色,在宋明时期依然扮演着全世界畅销品的角色,继续为中国吸纳海量的白银,导致中国这样一个产银量很少的国家,在明代竟然可以实行货币白银化,到了我大清时代的无能之下,植桑养蚕等技术早已传遍了全世界,瓷器烧制技术也不再为中国所独享,可茶叶这种对气候十分苛求的植物,却让中国继续垄断这种最畅销的饮料贸易。

怎么能说不幸运!

可惜如此一个天赐之国,竟然沦落到清末那种被人欺负的大知识分子自己都觉得自己是劣等人种,文化是劣等文化,发出了跟白人混血改良人种,废除汉字引入拼音的声音。

这就好比是首富的儿子继承了家业,本应该完成几个小目标继续壮大,却坐拥庞大的资源,最后搞的破产一样,简直是差到了极点。

大明朝是该灭亡了。

他的问题在于,明明是治下汇聚了全世界最大的白银存量,最大的富商财主,但就是无法将这些银子调动出来。

不仅仅如此,这些银子,资本所代表的力量,还汇聚起来,变成了一股反体制的势力,干扰正常行政,最终大明朝的灭亡,东林党所代表的大家族,大商人阶级,要负担一半的责任。

长老们对此的解决方式,一方面是进行打击,摧毁原本属于他们的,儒生,东林党,富商联盟,同时用一些国债等小恩小惠,将他们手中的钱骗出来,至于招数,后世的美联储就是接近完美的榜样,金融产品如果做不到宰猪,那还是真正的金融家吗。

当然了,另一方面,对于新兴势力的栽培才是真正要命的,平民,稍微有点温饱之家的人,为什么有了点钱,就赶紧送孩子去读私塾?还不是看准了这里面的巨大回报?直接从平民变成士人的阶级跨越?如果打破这种循环,那就提供一种回报率更大的玩法给大家啊。

谁都知道,这个时代确确实实存在,穷小子一朝发达事情,那么重点就是,如何让这些新兴贵族,团结在长老们身边,作为他们的基本盘出现。

如果说我大清有什么先进的地方的话,那无非就是厘金制度了。

这大体就是一种过关税,在商路通行的关口,收取“象征性”的1%的税收,捐厘推行之初,因议定用兵各省得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酌量抽厘,各省厘金制度“各自为政”,以至后人称厘金是无法度可守的税制,并成为地方督抚擅专的经济基础。

这其中当然是有着可怕的腐败,首先是,虽然名义上1%的税收少的很,但你架不住关口多啊,连续几十个关口过去,成本翻倍简直分分钟,同时对于估价权限,掌握在收税的税吏手里,他们有着“酒精考验”的经济学知识,说你的东西价值一块钱,还是价值一万块,都是他们那张嘴了,那么从中捞钱也是很简单的。

这几乎比后世的高速费还要过分,高速费好歹还是明码标价,同时高速的建立本身就提升了效率,使得原本只能烂成黑色食品的水果可以运进城市,不想交高速费还不容易,自己绕道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