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7章 瓶颈(2 / 2)
秦罗把目光转向黄承彦,请黄承彦代为表述。黄承彦也不推辞,把技术发展不顺利的事情说了一遍。孙策微微一笑。他已经遇料到了这个情况。技术开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单独某个技术的突破可能会容易一些,涉及到的范围越广,难度就会越大。
比如最近搞的减震系统,不仅涉及到材料,还涉及到结构,在后世材料学和机械学发达的情况下,开发一个新产品还需要用大量的试验,现在只能靠经验积累,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在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是不太现实的。
“不是你们现在跑得慢了,而是之前你们跑得太快了,其他的行业没跟上发展。祭酒不用急,凡事都有个过程,现在可以放慢一点脚步,多培养一些匠师,厚积薄发,将来自然会越来越好。”他转头看向黄承彦,笑道“之前能有那么大的进步,正是因为祭酒父女多年的积累所致,如今这些积累大多化成了切实可见的利益,需要新的积累来补充,急也没用。”
黄承彦颌首附和。秦罗见状,心安了不少。孙策又交待她回去之后彻查一番,看看木学堂有哪些人最近和外界接触比较频繁,加强保密,不过也不必太过紧张,闹得人心惶惶。木学堂也好,铁官也罢,南阳的大部分机构都有关中人,如果太斤斤计较,会挫伤关中人的积极性。
秦罗非常赞同。她也是关中人,当然不希望对关中人另眼相看。她提出一个建议,将现有的技术进行分级,分为军用、民用,分别适用不同的保密办法。
孙策接受了建议,请他们回去仔细斟酌一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制度,颁布施行,加强技术保密,不能再让关中或者其他人占便宜了。开始的技术投入小,见效快,技术门槛低,仿制起来也容易,保密不易,以后的技术开发将进入精细化,投入增大,不能再自己花钱搞开发,别人免费享受成果。
尤其是冶金技术。用提高温度,降低冶炼成本,又采用淬火渗碳技术后,传统炼钢的上升空间已经非常有限,没有其他工业体系的支撑不可能转向真正的工业化,这中间的跨越不是黄承彦一个人就能实现的,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从现在开始,黄承彦的任务不是研究技术,而是把自己研究技术的经验传下去。蒲元是有天赋,但仅有蒲元一个人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人才一起研究。孙策希望黄承彦再多培养一些人才,把他从南阳铁官得到的经验进行整体归纳,争取建立一个治金学的体系,把这门技术变成一门学问。
相对于木学,治金是一门更复杂的学问,更需要体系的支撑。孙策打算将治下的铁官统一管理,建立一个规范的体系,黄承彦无疑是负责这件事最合适的人选。
黄承彦欣然同意。他虽然对技术感兴趣,心理上却不认同自己是一个单纯的工匠,能由术进道,并且是开创一门前所未有的学问,他当然求之不得。
正说着,诸葛亮进来汇报,辛毗回来了,奉周瑜之命,赶来汇报追查法正的结果。
孙策点头,又对黄承彦、秦罗交待了几句,起身送他们出门。在门口,他不仅向黄承彦告辞,还向秦罗告辞,礼节倍至,不仅秦罗受宠若惊,就连辛毗都觉得有些过。等黄承彦、秦罗走远,他忍不住说道“将军,礼贤下士固然是美德,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孙策瞅瞅辛毗,微微一笑。“对脚踏实地,潜心问道的人,不论男女,我都愿意以礼相待,再恭敬也不为过。对坐而论道,起不能行的清谈客,我连看他一眼都觉得多余。”
辛毗觉得头皮有点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