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6章 各抒己见(2 / 2)
“作军作战的确不能完全有算学来计算,但一味用奇,也无异于自投险地。用奇,就意味着将成功与否的决定权交到对手手里。对手犯错了,你就有机会取胜。如果对手没犯错,你很可能就一头钻进了对方的陷阱。这是赌徒心理,输了就想来把大的,岂不知这很可能就是庄家给你下的套。”
庞统舔了舔嘴唇,没敢再吭声。孙策批评他,他无话可说,何况还是在郭嘉不在场的情况下,已经给他留面子了。
“输不可怕,输不起才可怕。”孙策既像是安慰庞统,又像是警告自己。
“喏。”
“去把孔明他们叫来。”
庞统应了一声,起身去了。孙策拍拍额头,有些头大。眼前形势比当年徐荣率部侵入南阳还要紧张,至少他身边没有这么多声音,一心一意的对付徐荣就行了。哪像现在这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既有可能是算计对手,也有可能是算计同僚,一时一刻也不敢放松。
时间不长,郭嘉回来了,庞统也带着诸葛亮、陆议等人来了。甘梅、刘和见状,识趣的自行回舱,以免耽误孙策等人议事。孙策叫住甘梅,让她通知孙尚香来旁听。这种两难困境下的讨论最能体现各人的才智,对每一个参与者都是难得的机会。
看到眼前一张张脸,孙策莫名的心安了很多。我有这么多精英,还能对付不了公孙度?纵使有郭图、许攸相助,公孙度也插翅难飞,最大的价值也就是一块磨刀石罢了。
过了一会儿,孙尚香赶来了,衣裳整齐,应该还没睡。不用孙策吩咐,她和孙翊两人站在孙策身后,向郭嘉等人依次行礼。
等众人打过招呼,孙策让郭嘉将军议的结果说了一遍,便让众人自言发由。在座的大部分人都参与了讨论,至少是旁听,这么做除了让孙尚香了解一下情况之外,也有整理思绪的作用,将范围限定在两个可行性最大的方案之中,不再涉及其他可行性太小的方案。
各人陆续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诸葛亮、杨仪支持正面作战。他们认为,虽说双方兵力相差悬殊,但双方的战力差距并不大,阵而后战,以正兵破敌,是己方的优势。扬长避短,才是正途。且沓氏就在附近,即使公孙度围得水泄不通,双方交战的战鼓声他总是挡不住的,城里的将士知道孙策正在进攻,自然会有守城的信心,力保城池不失。在必要的时候,还有机会内外夹击。如果截击粮道,一来容易造成兵力分散,二来可能被骑兵突袭,反不如正面突击来得稳妥。
朱然支持截击粮道。沓氏周围山岭多,易守难攻,如果正面突击,伤亡必然不小。选择合适的地形截击粮道,可以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战场。从襄平到沓氏有千里之遥,总能找到合适的。
庞统袭击襄平的建议被否决后,也选择支持截击粮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往来辩驳,互不相让。
诸葛亮说,沓氏周边虽然山岭多,但我们相对熟悉,中伏的可能性最小,而且山地战正是我军所长,当然是正面突击更有利。朱然则说,沓氏周围的山岭坡度有限,利于防守,还有利于骑兵的加速,公孙度拥有骑兵优势,他居高临下,用骑兵冲击步卒,就算我军擅长山地战也未必挡得住。诸葛亮又说,山坡虽然利于骑兵加速,但他们能下不能上,只要做好防范措施,反倒是个诱敌的机会。如果抢到足够的战马,就能平衡公孙度的骑兵优势。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得不可开交。
孙尚香俯在孙策耳边,悄悄地说道:“大兄,伯言为什么一直不说话?”
孙策也注意到了,陆议一直没吭声,神情平静。他虽然名议,但主动开口的机会并不多,尤其是上次回吴郡过年之后,越发沉稳了。
孙策抬起手,示意吵得正凶的诸葛亮和朱然都停一停,点了陆议的名字。“伯言,你支持哪个方案?”
陆议不慌不忙的拱拱手。“君侯,我两个都支持。”
“两个都支持?”
“是的,我觉得都可以尝试一下。祭酒常说,计当因人而设,我们对公孙度了解有限,现在很难做出针对性的方案,所有的方案只是有所准备而已,不可能是万全之策,与其在这儿争论,不如在实战中揣摩,分析公孙度的用兵习惯,了解辽东将士的优劣,也许可以从中发现破绽。这次攻取沓氏本来就是尝试,得失在所难免,不必急于一战见分晓。”
众人恍然,纷纷表示赞同。孙尚香趴在孙策的肩膀上,得意地笑道:“怎么样,还是伯言最厉害吧?”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