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书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风雷幽明水云闲 > 第二百八十九章 以商观之

第二百八十九章 以商观之(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杜渊之倒没有这方面的歧视,否则就不会同意阿杏去经商了,不然女子就没有其它做事的出路。但他总觉得作为有志男儿还是应该读书入仕从而才能匡扶天下,他当年就是抱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决心而读书的。

同年笑道:“这个社会有多少人能够算作是‘达’?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恕我直言:心怀天下固然很好,可是你不能因为你自己的抱负就让你的妻儿父母跟着你受苦挨饿,况且现在是什么世道?现在有的人口口声声都是讲国家,先国后家,可是如果你不能首先尽到家庭责任,如何能尽到国家责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下杜渊之就有些愣了,尽管他非常照顾家人,但也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同年有些亢奋,显然平时他很少有机会说出这样的话,他喝口酒继续说道:“生在这个俗世我们就应该做个俗人哪。我家世代经商,我小时候非常瞧不起家里人事事以利益来计较的做派,后来我父亲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给我上了一课,振聋发聩,真是把我从云端拉回了现实。我父亲说: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是商人,都可以用利益来衡量和解释所有的事物。他说:做官是天下最核算也是最具风险的买卖,也许是一本万利,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许就是血本无归了。从他开蒙到秀才、举人、进士,家里要为他投入多少钱?一年往少里说就算二十两好了,就算他幸运,四十岁中进士,这花费就是总共就是六百两,做到了四品官阶月俸是二十四石,一年是二百八十八石,才约合六十五两银子,他要花十年的时间才能把家里供养他的钱给赚回来。可是这月俸他还要供全家吃饱饭,供日常开销,还要延请师爷,要打点上司,要应酬往来,还要买田娶妾如何够啊。在做知府之前他还要在翰林院熬几年编修,甚至因为没有门路在哪里坐冷板凳,没有下属冰炭孝敬,靠着可怜的俸禄贫寒度日。你说,他一旦成为为政一方的官员,还不得加紧把家里以前借的钱和家里给的垫付给赶紧收回来呀?即使他想廉政,他也经不住家里人的压力,那些都相当于家里和别人在他身上的投资啊。

为什么大贪污官员往往很多是出穷苦人家的出身?因为从小穷怕了,没有见过银子啊,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一旦有机会就不论大小都敢往坏了揣,因为眼界低,贪污受贿的代价就低。而富裕家庭的子弟从小在锦衣玉食中长大,他起码眼界高一些,不容易在小钱上栽跟头,可能考虑的就更长远一些。这不都是用利益来衡量的商人吗?不过利益谋得是大是小,是远是近的不同而已。你可能不同意,毕竟还有一种为国家鞠躬尽瘁的高尚的人,可是他们计较的国家、百姓的利益不也是利益吗?所以我说凡事皆是生意,但格局不同而已。司马迁说的深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杜渊之陷入了沉思,同年的说法虽然没有让他完全信服,但多少打动了他。

所以杜玉清来和他商量做蔗糖的生意,杜渊之思忖片刻就答应了。这其中固然有同年影响的关系,还有一种为家人的考虑。当初戴铣、蒋钦被杖毙,他便意识到自己可能也有这一天,而现在政治气氛的压抑,使他有种危机越来越紧迫的感觉,他做好了为了自己理想牺牲的准备,但在此之前一定要尽力给家人一个保障。于是他不仅同意杜玉清的计划,还派常胜亲自去执行这个计划。拿了杜玉清所有备用的钱和四舅舅他们一起回泉州办理此事,不仅买下了甘蔗苗,还买下大批土地用来种植甘蔗和菠萝等作物。

后来杜玉清才知道,父亲派常胜去的原因是联合当地官员一起合作。糖是朝廷专卖,没有当地官员的支持,他们根本做不了此事,所以那人就是叫价两千两也没有人敢买,弄不好就是血本无归,甚至家破人亡。而杜渊之让常胜说动当地官员参与,不仅可以保障杜家生意的顺利,还可以让这些官员个人和政绩都受益,缴纳更多的税,对他们的政绩十分有利。

常胜一直到来年的二月才带着第一批蔗糖和一批海产品回到了杭州,整个人又黑又瘦,让人简直认不出来。他说福建虽然物产丰富,但实在太热了,让人受不了。

因为常胜的满载而归,杜家又开了一家卖杂货的南北货行,尽管十分低调但生意旺盛得超乎想象,杜家由此很快积攒下万贯资金,进入了真正的商业王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