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章、崩坏(2 / 2)
叛军的战斗力怎么样,还用怀疑么?肯定是乌合之众啊?难道英国军队连一群乌合之众都打不赢?
“陛下,这个消息是真的!我已经核实过了,这次击败英国人的不是叛军,而东南亚地区的恶劣气候条件。
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情报,从三月份开始东南亚地区进入了夏季,大量的蚊虫、蝼蚁繁衍。
受到蚊虫叮咬后,英军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非战斗减员,军心士气早已跌到低估。
这些外来的援兵,因为水土不服的关系,大部分都丧失了战斗力,剩下的也是人心惶惶,无心作战。”梅捷夫解释道
“不对,英国人占领了东南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些问题他们不可能不知道,既然如此他们应该早有准备才是,怎么可能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呢?”斐迪南疑惑的问
“陛下,这个恐怕和政治有关系,为了尽快将叛乱镇压下去,英国政府这次从外面抽调来的援兵,并没有来得及适应当地的气候,就被派上了前线。
同时,这次日本人也出手了,包括攻克新加坡的军队,都是以日本侨民为主导的军队,似乎还有不少华人也加入叛军。
他们的战斗力要强的多,又有经验丰富的日本军官在指挥。况且这半年多的战斗,叛军也从英国人手中获得了不少武器。
他们这些叛军中的精锐,武器装备上不比英国人差多少了,在同等兵力的条件下,英国人还真不是他们的对手!”梅捷夫分析道
斐迪南想了想发现,貌似还真有这种可能,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丘吉尔先生就犯过这个错误。
为了政治需要,不顾实际情况,在英法联军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下令发起了达达尼尔战役,上演了一出花样式送人头。
这次无非是换了一个时间点,换了个地方,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
东南亚地区5~10月都是雨季,如果无法在雨季来临之前镇压叛军,进入5月份之后,英国军队就只能被动挨打了。
大概是总结了去年的失败,在1927年二三月份,英国军队一直打得还是很不错的,已经将叛军的活动范围压制住了。
眼看胜利在望,结果缅甸又反了,前面的努力付之东流,那么在四月份援兵抵达过后。
在雨季来临前反击一波,打击一下叛军的嚣张气焰,给国内一个交代,缓解一下自己所承受的压力,这很像丘吉尔先生的作风。
结果就是水土不服的援军,分散到了战场上后,没打几天仗就丧失了战斗力,最后被敌人有机可趁。
这些都是斐迪南自行脑补出来的,真实情况还有待考证,英国人失败的因素还有很多,绝对不只是表面上这么简单。
“那么战列舰的问题呢?就算是起义军夺取了英国人的官主持平叛肯定会先考虑政治,再考虑军事,甚至很多时候为了政治上的利益,那怕明知道在军事上不可取,他们也会去干。
换成了武将就不一样了,他们的政治敏感度天然上就要差一截,他们会更多的从军事上考虑问题,况且他们的军事指挥能力也要强得多。
他们不会制定一些战略上看起来非常高明,实际上却无法完成的战略。
东南亚的局势,现在算是彻底糜烂了,但是想要平乱也变得简单了起来。
可惜乌合之众就是乌合之众,叛军的来历太复杂了,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他们还可以齐心协力,一旦敌人消失了,他们就要进行内斗了。
等英国人再次重整旗鼓,杀回来的时候,内部矛盾已经激化的叛军,就不再是威胁。
除非他们之中,有一家势力团体可以压服所有人,将大家整合起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那么统一后,他们也就具备了和英国人的一战之力,毕竟陆军不是约翰牛的强项,只要打赢了这一仗,他们就可以真的独立了。
不过斐迪南一点儿也不看好他们,接下来英国人就要认真了,火力全开的大英帝国,根本就不是一群乌合之众可以对付的。
皇家海军封锁了海岸线,再换上一个稳扎稳打的将军,二十万英国军队就足以镇压这些叛乱。
毕竟东南亚地区,没有能够完全连成一片,这对起义军来说非常的不利,在英国海军的封锁下,他们是很难获得补给的。
只要打上几仗过后,没有了弹药补充的起义军就会分崩离析。
从这方面来说,起义军能够坚持到现在,不但没有完蛋反而壮大了,丘吉尔这个英军指挥官才是第一功臣!
“陛下,我们现在要不要趁东南亚秩序大乱的时候,给英国人制造一点儿麻烦?”梅捷夫提议道
“嗯,现在是走私武器的最佳机会,这些起义军手中应该有不少钱了,我们就帮他们花掉一些。
对了,卖出去的武器弹药,不能是全都是保加利亚生产的,还要夹杂一些其他国家的武器装备,免得让英国人看出破绽来!
而且,这次我们也不方便亲自出面,从外面雇佣几人去干,让他们抛头露面,我们的人尽量不要出现。
只要保加利亚政府不亲自参与,英国人就算知道了是我们干的,在找不到证据的情况下,他们也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斐迪南想了想说
“是,陛下!”梅捷夫回答道
……
</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