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书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标铜 > 第五十章 灯火遥连乱乾坤(十六)

第五十章 灯火遥连乱乾坤(十六)(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5000字大章节,感谢书友长期的支持,也给这一章画个句号,另外求票,年终事情多,更新慢请谅解】

本来国子监入学考试礼部尚书也该亲临,但这回是例外,加之大行皇帝新丧,许多事情都离不开礼部的官人们,故而吴宗达这个即将上任的国子监祭酒便承担了这监考之任。

秋高气爽,只是上午天凉稍显难受。从文庙过来,一干监生等了大约两刻时,才见几名监中的差人护送着各位国子监官员姗姗而来。因为是临时增设的考试,场地并没有放到贡院那等正式场合,而是就在国子监内的一处正堂当中进行。

吴宗达坐了主席,整顿了一番衣冠,将堂中学子都扫了一遍,才正色道:“今日是入学试,只要制艺、书法不至太差便不会黜落尔等。若是制艺佳者也有机会入崇志与正义两堂受教,不然就还是只能从广业堂开始坐监。”

果然,光看考场布置这考试便比想象中简单得多。但王星平转念一想,还有许多纳监生是不用考试的,恐怕这也是监中为了平息正经入监学子的怨气。

考场上并无隔间,更遑论落闸闭锁,只是象征性地分席而坐,感觉与殿试的形式都差不多,更没有进行搜身,光这两样便让人觉得轻松。过了一片时,考官发下题目,王星平一看,写的是‘率性之谓’,这是《中庸》开篇的一句,都不是截搭题。原文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国子监中最高等的率性堂便得名于此,看来吴老爷也对此次考试并不重视,是以这题目出得忒随意了些。

对于这样的题目王星平自问已经是手到擒来,当即提笔写了起来,不知不觉便已经到了中午,交卷行礼后他便出了国子监,自顾自去忙个人的事情去了。

…………

五日之后,王星平如愿拿到了他的档案文簿,果然是毫无意外地通过了。

粗略看了一眼,上面写的都是监生简单的情况说明,只有样貌算是比较详细的描述,但比起相片的直观还是差了太多,然而在此时来看却已经算得是细致入微了,看来任何时代的人们在当时技术局限之下也会竭力将各种事情做到极致。

就见簿册上写着:

‘王星平,年十六岁,系贵阳府新贵县人,由援例习春秋,广业堂甲班,身高五尺七寸,面白无须。’

‘曾祖王敬,嘉靖三十二年举人,知云阳县。祖王元佐,隆庆五年举人,不仕 ,父王来廷,万历三十一年举人,不仕。母萧氏……’

‘入监在万历四十莱算起如今的时间已有三年多了,此事也就是早晚而已。

接下来的时间他便不再试图为元老院遮掩,而是一门心思套起了祁承爜的话来,从祁老爷口中不仅知道了这大半年来许多关于澳宋的消息都传到了大明高层,居然连一些番邦刻意上达的情报也都知道了,大概在祁承爜看来澳洲人并不是什么大患,王星平也不是外人,这才没有隐瞒多少。

诚如祁承爜所言,通过周边小国的朝贡使节和商人,乃至澳门和福建的半官方情报,虽然有些地方矛盾颇多,但还是大致将一个关于澳宋势力的轮廓描绘了出来。

兵部和内阁已经知道,澳洲人如今已占了南洋的许多地方,也树立了不少敌人。这些敌人虽然实力无法与澳洲人抗衡,但却不妨碍他们将主意打在看似强大的大明这个靠山上去。

最近各方势力关于澳洲人的情报明廷都有零星收到,但都没有见诸邸报,也不知是朝廷太过重视还是太不重视,王星平以为恐怕还是后者。而大明民间也不乏危言耸听的投机之辈要借澳宋的事情给自己捞些好处,这样的人从来就没有少过,有些人是想靠着搜集情报之功而得朝廷看重有个出身或是入了某位封疆大吏的幕府,而更多的则是想要借机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当然,其中也隐隐还有一股更大的势力在推波助澜,那就是江南士林。

最近一段时间,澳洲货返销大明的不少,别的奢侈之物还好,但如布匹之类却是大大损害了江南世家的利益,商家与祁家也是江南大族,这中间的事情多少知道,便都简单与王星平说了一些。

江南的布商和布商背后的大族有意要打击澳洲布匹,但因为元老院提前以皇店布局,在大明国内恐怕有些困难。但这不妨碍他们准备制造舆论鼓噪,最不济以朝廷名义给周边的藩国有个表态还是能够做到,正好让他们好生给元老院添添堵。

关于这一天的来临,王星平、傅小飞和整个元老院都有心理准备,但从兵部的堂上官口中确定这消息还是头一遭,元老院在京中的眼线似乎对此并无察觉的。

王星平自然觉得应该提醒一下南面,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正好也可从这个渠道了解一下究竟是哪些势力在暗中蠢蠢欲动,那些幕后之辈恐怕绝想不到,在大明京师,元老院还有这样的后手。

是以他一边听着祁承爜说话一边心有所思,间或还要寻些言语转移话题,这一说就到了入夜,被留了饭后才回到府中。

第二日一早,他在家中见到了张炳芳。

“我这些日子没怎么外出,三叔跟我说说最近京中都有些什么大事。”

“数得上的大事自然是辽东军情,其次便是陛下的病情还有大行皇帝的身后事,另外自然还有后年的外察了,虽然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但远一些的父母官过了年恐怕就要上京了,他们在京的一些关系如今也都在到处观风色,公子可是有什么想头?”

王星平边听边点头,此人的确善于情报之道,而且能够抓住重点,至少不会拿京城市民的秋节吃食来敷衍自己。连后一年的事情都开始打听了,但他想听的却不是这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