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元宵节(1 / 2)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白天的时候,孙骆涯与孙雅儿一起待在他们自己的院落石亭中。
自从那天孙骆涯见到孙雅儿在亭子里翻阅医书之后,往后的这些日子里,便都能见到孙雅儿坐在亭子里,阅读医书。
孙骆涯对医术一道不是很懂,只不过一些基本处理伤口的方法还是会一些的。比如伤口流血不止,就用角鹰山特质的金疮药,进行止血。
事实上,这些还是孙雅儿教他的。不过他对医术一道不是很感兴趣,要不然他小时候在药王覃溪山的医庐呆了那么久,多少也能学会一点。
只不过当时他只觉着好奇,但也仅仅只是好奇,却从未对医术一道上过心。
早先时候,小骆涯能一天三五趟的往覃溪山的医庐跑,可越到后来,心里面那股好奇心淡了,他就从三五次减少到了一两次,甚至到最后都是一两年去一次。
对比覃溪山,那名在鹰山城城南贩卖绿蚁酒的李老头,其实也好不到哪去。
自从孙骆涯给了他重新活下去的希望后,老人便随着孙骆涯上了角鹰山,甚至还在鹰山城的孙府之中,又一次尝了孙骆涯亲手煨烧的土包鸡。
只不过比起山脚那次,在孙府中吃土包鸡的时候,小骆涯可是偷偷从酒窖中搬了坛三十年份的女儿红,作为开胃酒。
那时候的小骆涯,并非是第一次喝酒。
他第一次喝酒的时候,还是在皇宫的时候,他的那位舅舅明显喝高了,而且还趁着小姨不在小骆涯身边的时候,给小骆涯灌了一小杯京城独有的“凤麟笑”。
结果后来被小骆涯的小姨太平公主知道了,那位才刚继位没多久的皇帝陛下,就被他的皇妹拿着绣花鞋在神道上追打了将近一炷香的时间。
将那位醉意上头,可脚底却像是抹了油一样跑的飞快的皇帝陛下,给惊吓的爬上了一条龙辇的顶篷之上,硬是不敢下地。
而那位太平公主,则是一手提着裙摆,一手用绣花鞋指着那位趴在龙辇顶篷上不敢下地的皇帝陛下,骂骂咧咧,像极了市井坊间的泼妇。
那时候的太平公主可是真生气了,毕竟她的这位皇兄可是给一位幼童灌下了一整杯凤麟笑!
要知道,京城最出名的美酒,就属凤麟笑。
而这凤麟笑虽然味甘,性温,但是此酒的后劲却是比中州最地道的土烧酒都要凶上几倍之多!
至于这凤麟笑的名字由来,却是与大唐王朝已逝的那位凤麟公主有关了。
凤麟一笑解千愁。
此话出自大唐那位人至老年的兵圣贾文龙。
早年间,大唐与大宋王朝的那场战争,成为了贾文龙有史以来的唯一一场败绩。他也因此而备受精神上的煎熬。
从此,贾文龙每天都沉寂在借酒浇愁之中,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居然会输给大宋王朝那名刚登基连龙椅都还没坐热乎的年轻皇帝。
当时两国元气大伤,双方无奈只好议和。在那之后,堂堂一代名将,更是被称之为用兵如圣人的贾文龙贾大将军,从此一蹶不振,每日只与烈酒作伴,军营更是半步不曾踏足。
后来,老唐王李芝高看不下去了,就领着当时不过妙龄的小女娃凤麟公主,前往贾文龙的府邸,一同看望这位一生戎马,唯有一败的贾大将军。
谁知一进府邸,就见到这位人生中大大小小数千场战役,只有一败,就成为了一生污点的贾文龙,披头散发,满脸的胡子拉渣,衣衫更是邋遢不堪。
偌大的书房,字画兵书散落一地,上百坛空酒罐子随意零散,那位曾经不可一世的贾大将军,却是孤身靠在书架上,手里拎着那坛在京城里最烧喉的烈酒,面容憔悴,双目更是神采涣散。
在当时,老唐王李芝高与这位失魂落魄的贾文龙贾大将军说话,这位大将军也只不过是自嘲与自讽。可接下来所发生的,是足以被记载入史册的一件事。
那位正值妙龄的长公主,小心翼翼地走到那位再也没有如在军中意气风发的兵圣身前,她蹲下小小的身子,伸出小小的双手,抓起了那位兵圣的一只布满老茧的大手,放到她那平坦的胸脯上,柔柔地说道:“兵圣叔叔,你在若琳的心目中,永远是个大英雄。”
那一刻,这位早已心灰意冷,即便当今天子与他言语都无济于事的男子,在他抬起头的那一刹那,见到了一双如夏季小溪般清澈的眼睛,柔情似水,竟温暖了他的整个心神。
就在他一个愣神的功夫,眼前的小女孩甜甜地笑了,露出了两只浅浅的小酒窝。
这只不过是一张稚嫩的笑脸,他贾文龙久经沙场,摧毁百余座城池,毁坏无数民房,更是见过数不胜数的绝世美女,可他在见到小女孩的笑容后,竟有些痴了。
小女孩的笑脸,比他贾文龙喝过的所有酒都要来的凶烈,那股后劲亦是更为的汹涌。
贾文龙下意识地拎起酒坛,往自己的嘴里灌了口酒,可才咽下一口,他就漠然地放下了手中的酒坛。
喝过了这世上最醉人的酒,他真的就喝不下别的酒了。
她的酒窝没有酒,他却醉的像条狗。
明明没有喝酒,贾文龙却觉着自己像是一口气喝了十斤土烧一样,醉醺醺的。
在那之后,老唐王就见到那位意志日渐消沉的邋遢将军,朝小女孩挤了个笑脸。
要知道,兵圣贾文龙从军以来,从未笑过。
即便是面对当今天子,贾文龙从来也只是板着张脸。
所以李芝高比谁都清楚,贾文龙挤出的笑脸虽然比哭还难看,可这的确是他最欢喜的表态了。
“凤麟一笑解千愁”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
而后,这位贾大将军,就专门找人酿造了一种酒,并将其取名为“凤麟笑”。
此酒一经面世,就深受京城人士的喜爱。
更是在短短半年之内,传遍了整座中州。